我是华人之南美风云_三百零四、 迁都北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零四、 迁都北京 (第1/2页)

    王华的三个提案,有人兴奋,有人谨慎,有人支持,有人默许,最后在细节上有所变动,大方向上还是高票通过了王华的建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是属于秘密的,除了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知道外,就只有军方的高层人员,这都是属于穿越众,所以秘密还是能够有效保证的。

    接着的迁都的消息就难以隐瞒了,很快就传遍了南国上下,当然对外的理由是为了加强和西部的联系,有必要在中间成立新首都。

    同时,老百姓也知道自己有了身份正式的称呼,虽然比较难记,但是贴合每个县市的二十八星宿的神像,还是很容易得被大家记住了,这也引得天神庙多了很多的上供者,所有人都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强大富强。

    接着,一大波的教育礼包,让所有的百姓欣喜雀跃,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之前虽然也有九年福利政策,但是因为师资力量的缺少,没有执行到位,总有些人没有纳入这个计划。新计划却是严令声明,不管什么人,必须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那怕马普切人都应该这样的执行。南国现在的实力,也能保证这项教育计划得到的彻底执行,因为最新的几批大学生已经毕业了,不是加入各地建设,就是成为老师最好的选择。

    教育工作涉及面过广,需要慢慢铺开,王华给他们设立了三年的时间。

    不过,新首都的时间却是比较匆忙,王华只给了他们一年的时间,一年以后,首都必须从东京市集体搬迁到北京市。

    王华刻意去考察了新址的情况。

    新的北京市是沿着原来的中曲县修建,但是不是推到重建,而是在中曲县上流开建,而中曲县正好作为将来北京市的郊区。

    内格罗河主干流靠北,中曲县就是在河流北边修建,南边偶尔有支流流窜,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绿洲。沿着内格罗河北岸是一道连绵不绝的山坡,不高,最高不会超过10米,中间有断层,南岸却是相对平坦,所以绿洲都在南边。

    内格罗河和科罗拉多河中下游降雨稀少,主要流量是由上游的少量降雨和安第斯山脉积雪融化而成,所以,中下游的流域面积并不大,主要是在河流两岸。

    比较干燥的地形对于农业生产很不利,工业生产有影响,对于城市修建却是一个好事,因为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情况而改造。

    中曲县就建立在平坦处,西边处有一个高坡,但是过去还是平地,面积比较大,有三公里宽,长度是无限,可以延伸到40公里外的科罗拉多河,足足满足东京市的修建。

    东京市是定位国家政治中心,因此,主要设施有办公区、住宅区、商贸区、交通区等几大区,人口暂时定位五万人。其中需要面积最大的南国综合大学和科研中心、军营驻扎却是修建在北京市西部,正好和中曲县形成一上一下两个卫星城,拱卫着中间的北京市。

    主城区按照规划是采取环线机构,三环城区,切割成九大区域。

    最中间的当然是办公区,政府等相关的办公大楼都将建立在这里。

    最外围的四区除了南部是公园和港口外,其他三区都是住宅区。

    中间四区,北边是交通区,南边是商贸区,东边是招待区,西边是天神庙。

    因为计划设置妥当,所以每个分区都可以同时进行修建,齐步进行。

    房子的修建基本问题不大,问题最大的却是关于铁路的修建。

    之前因为没有考虑到会突然迁移首都,沿大西洋的铁路只修建到别德马,而内乌肯到前沿市的铁路尚在有序进行中。随着北京市的成立,铁路修建计划必须有所改变,暂停在西部地区的铁路修建,加快内乌肯到前沿市的铁路铺设,同时新增一条别德马到内乌肯的铁路,把新首都北京市纳入全国的铁路交通中来。

    这两段铁路在一年内修建完成有些困难,新增的那段铁路还有可能,内乌肯到前沿市的铁路就需要克服困难了。

    这就得看国家的有序安排了,随着修建铁路的大口号宣传开来,无数的人都自告奋勇的投入到了这个大建设高潮中来。

    南国轰轰烈烈的造铁路大运动当然不能隐瞒住隔壁阿根廷的目光,其实南国有铁路的存在,早些年就被阿根廷派来的jianian细知晓,刚开始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之后明白了好处,却不知道怎么学,只能眼睁睁看着铁路不断延长,一直延长别德马,看着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