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分析(二合一) (第2/2页)
此铭誓。” 那件大事,这两日便将见分晓,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也只能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见他浑身上下都透着股子疲倦,红药不由细细端详了他两眼。 瘦了,还黑,眼睛底下挂着青,下巴竟长了一圈青胡茬。 红药这才吃惊起来。 也就半个月没见,徐玠竟像老了好几岁,憔悴得很。 “你这是干嘛去了?每天晚上去外头抓贼么?”红药张大了眼睛,立时将那话本子抛在脑后,一把拉过徐玠近前细瞧,一面“啧啧”连声:“我的个娘,你这是熬了多少晚哪?脸上都褪皮了。” 徐玠“嘿嘿”笑着摸了摸脸:“就是忙来着。” 怕她担心,又忙说出早便想好的托辞:“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手头好些铺子呢,最近生意越做越大,自然也就越来越忙了。” 红药“哦”了一声,又向他黑瘦的脸上望几眼,忍不住劝他:“你也别太累了,累坏了,没的教那起子坏心肠的高兴。” 徐玠脑袋一昂,衣袖一拂:“放心吧,他们绝占不着一根毛的便宜。” 前几次会面,他隐约向红药说了前世梅姨娘之事,对朱氏等人的行径,红药是极为不齿的。 仲秋夜宴那晚,她便曾亲眼目睹蓬莱县主种种行径,亦推断出了王妃娘娘就是个没谱的。 而听了徐玠所言,她才知道,她还真是太高看东平郡王妃了。 这朱氏不仅没谱,还忒不要脸,口口声声骂人家梅姨娘是“不要脸的贱妾”,可是,这“贱妾”留下的东西,她倒是不嫌弃,一口吞个干净不提,甚而为着这些钱财,施毒计把人家儿子赶出了王府。 真真下作。 如此一想,红药的心便软了。 可怜见的,这刘瘸子命也是苦。 轻轻叹了一声,她摆手道:“罢了,今儿就算了。” 说着又将一双清水眼瞪大了些:“可没下回了啊。” “一定,一定。”徐玠连声保证。 红药再叹了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那一页纸,嘟囔道:“只能看慢一点儿了。” 然而,就算她逐字逐句地细读,这寥寥一页纸,也很快便看到了头。 她将纸交还徐玠,咂吧了一下嘴,疑惑地道:“我说,这一章怎么和上一章不大接得上啊?” 徐玠立时仰天打了个“哈哈”道:“啊哈哈,过渡章节,过渡章节,后面就又接上了。” 红药不疑有他,点了点头,没再往下问。 徐玠到底心虚,忙岔开话题道:“今儿侯敬贤给我送了消息,你和红菱很快便要调去哕羽宫了。” 一听这话,红药立时蹙起了眉:“上回我就想问你了,做什么你要把红菱也弄去哕羽宫?” 说这话时,她目中写满了不解:“之前你提议换锁什么的,我都明白,这是要绝了红菱偷入库房的路,我才能拿真帐钩换回假帐钩而不虞被她发现,不过么……” 她蹙起眉心,漆黑的两弯长眉,拢烟也似:“……不过,我是真不大想和她一个屋住着。这人……古怪得紧。” 红药的声音小了下去,头也低了,没敢去瞧徐玠的面色。 其实吧,她就是想睡几个好觉。 虽然不再惧怕红菱,可她也必须承认,这丫头挺让人发毛的。 尤其是听说红菱还会在水里挖洞,红药越发觉着,自己的同屋是个水鬼托生的。 这换谁不发憷啊? 见红药只拿一对丫髻冲着自己,徐玠不由失笑。 他自是知晓红药的意思,然而,他把红菱弄去哕羽宫,却正是为了红药。 “红药,你还记不记得前世吴嬷嬷是何时被太后娘娘撵走的?”他问道。 却是不曾直接回答红药的问题。 红药不大有兴致地道:“我当然记得,那是立秋后不久的事,因那日子口出了好几件大事,全都凑一块儿了,是以我记得很清楚。” 事实上,相较于那几桩大事,吴嬷嬷根本不算什么。 红药这样想着,又补充道:“后来我在西苑服侍湘妃的时候,也曾见过吴嬷嬷几回,她那时候是管倒净物的,人也有点痴傻,不过,她倒是把三公主的忌日记得清楚,每年都会烧纸,管事嬷嬷罚过她好几次,她也不改。” 说到这里,她低低叹了一声。 彼时,建昭朝的老人没几个过得好的,只有如陈长生之流,才得以高升。 如今想来,这少部分高升的,应该都是为诚王的效力的“功臣”。 “这就是我要把红菱送过去的原因。”徐玠此时接语道,神情颇为凝重:“我猜测,吴嬷嬷前世之所以被太后娘娘撵走,很可能与红菱有关。” 红药讶然。 这好像……不太可能吧? 吴嬷嬷在哕羽宫经营多年,三公主又亲近她,红菱不过是个外来的,如何斗得倒她? 可是,再一回思两件事发生的日子,红药又仿佛明白了点什么,“哦”了一声,道:“你是从时间上推断的吧?红菱一去,吴嬷嬷便倒台,从时间上看,前为因、后为果。是这样么?” “不错,但这也只是理由之一。”徐玠笑道,又将话题绕回到了从前:“你上回曾说,吴嬷嬷与三公主极要好,比母女还要亲近。换句话说,三公主的起行坐卧,哪样都是皆离不开吴嬷嬷的。” “那又如何?”红药反问,一下子又有点糊涂了。 徐玠便细细解释:“你且想想,这吴嬷嬷把持着三公主身边大小诸事,与三公主几乎形影不离,若是红菱想要在三公主身上做文章,有机会么?” 红药若有所思地沉吟了片刻,说道:“你的意思是,吴嬷嬷……碍事了?” “是。有这么个地位超然的乳母挡在前头,红菱根本施展不开,如果我是红菱,我头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吴嬷嬷。”徐玠笃定地道。 略停了一息,他便又续:“再说后来,元光朝时,吴嬷嬷过得十分落魄,却还是没忘了三公主的忌日,可见其行虽可鄙,然忠心却可嘉。由此亦可知,她与陈长生不是一路的,既然如此,红菱等人自是视她为眼中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