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祭魂酒,月洒昆仑 (第2/2页)
域部署“琮门”报网络,重中之重又是打探刘汉及其努尔哈赤活动状况。确定有刘汉其人,文无忌便要制定营救计划,如果刘汉尚在明军,劫持到四门寨。此外就是文无忌要确定努尔哈赤是否患还恶疾。 以侦查和报网络部署为主,所有先期没有调动作战人员,文无忌带领章海龙、陆仟、莫不问、沙桐、风四娘和霸刀营72名精锐、特训“琮记”人员直奔榆林卫米脂县。 西南而行,特训的“琮记”人员逐批分散向大同府、太原府及其京城方向,所有人员都以经商为主扎根之后组建出网络体系,大同府、太原府是文无忌规划的一条重要商道,不管自己的穿越是否引起蝴蝶效应,小冰河时代的气候变化不会发生改变,未来陕、晋旱灾、蝗灾、兵祸不断,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盗匪横行,随后就是女真和大明的角逐之地,文无忌要做万全准备。 也是这种忧虑让文无忌对引进红薯更加 的迫切。 大面积的播种红薯从本质层面更改不了任何天灾造成的人间罹难,但至少可以让成百上千的百姓活的下来。 西南而行横穿察罕脑儿卫,也就是另外空间文无忌熟悉的鄂尔多斯,五之后快马加鞭的一行人进入到榆林卫。 文无忌后行,向前散布出去的是打探信息的霸刀营精锐。 所有霸刀营人员接收到的任务是寻人。 一个人,或许叫李自诚,或许叫李鸿基,但核心线索是居住在米脂县,可能是驿卒。 对于文无忌的举措陆仟等人诧异,只是驿卒而已,问及时文无忌想了想回答,是一位故交。 众人释然,但随后的时间中陆仟、风四娘才发现文无忌的‘故交’竟然遍布大江南北,无处不在。 是文无忌识得,别人不知文无忌的“故交”。 榆林卫在孝宗弘治十八年时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东隔黄河与晋地相望。 晨间寒风呼啸,驿站也忙碌起来。 和往常一样,李自诚早起,练习枪棒,食饭之后抵达驿站。 驿站清洁、喂马,落而回,出而作,复一,单调而频繁。 节之后驿站忙碌起来,北方大规模的战事暂停但南迁的民众规模有增无减,北上的商客也比往常多了起来,官道每都能看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南下的流民。 对于流民,李自诚都会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指路、给碗水喝,感受着生活艰难的同时李自诚又庆幸自己有一份公差,能养家糊口。 习惯的生活节奏,眼见一成不变的景象却在数内有点不同于往常的怪诞。数时间内驿站方向不断有骑高头大马的剽悍汉子风驰电掣而过。 专负饲马,李自诚是行家,一言就能看出汉子乘骑的骏马皆为良驹,品种超凡,绝非驿站马匹所能比较。 汉子眼光犀利,周渗透着剽悍的气息,偶然向驿站扫视时眼中就像藏了一把刀,陡然就可以亮锋。 李自诚暗暗称奇,区域即没有马帮也没有卫所兵力调动的信息,哪来的众多好手。 马蹄声如雷,喂马的李自诚举目,四匹骏马带着风和尘扬蹄呼啸而过。 “这是今第二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着视线远去的骏马,李自诚想着。 浑厚嘹亮又带着苍凉感的歌声就在李自诚猜测时远远传来落入耳际。 ………… 前面是高山后面是黄河; 冷冷的北风迎面吹过来; 不能够向前不能向后走; 让冷风吹心头; 是谁曾经握着谁的手; 无助的双手端起一碗酒; 让烈酒浇心头; 阵阵狂风笑着黄沙走; 逍遥怒吼黄沙塞满口; 目空心空端起一碗酒; 飘飘悠悠一去不回头; ………… 口像是被狠狠的撞击了下,李自诚眼神迷离 了起来。 唱词很怪异,绝不是在县城听到过的那种曲子词格律,有点像民间小调,但唱词意境却在开嗓第一句传来的时候便轰然宣泄下来。 哀而不伤,月洒昆仑,能让人哽咽和颤抖。 唱词的强调李自诚闻所未闻,但唱词的意境却感同受。 人生路窄,举步维艰,没有底气却倔强着,尊严着活着,然后被世道扎的遍体凌伤,压抑到极致的时候所有的绪、心境都在一碗烈酒中豁然冲开,目空心空,醐醍灌顶。 体会唱词意境的时候李自诚便想到了家世,生活坎坷,家族迁移落难到米脂县,自己空有一技艺但也只能讨得驿卒的差事糊口,生活如危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