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获益良多 (第2/2页)
年晚福。 因此是绝不会再给父母巨额的金钱了。 却愿意以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和他们说说心里话了。 这不再是虚假的孝顺。 而是最自然,最应该,最合理的家人相处方式。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发生在卓群过完年重新回到学校之后。 敢情由于卓群的文章发表时机很巧妙。 正好是前消费的重要关头,也是电脑走进百姓家,刚刚开始急速发展扩张的时期。 此时还没有一家报刊读物报道过这个热点现象。 这就让想要购买电脑的人格外关注。 偏偏文章对交易内幕的曝光,以对购买电脑的普遍误区的介绍都很详尽。 这就更让这篇文章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看过的人无不大吃一惊。 那么造成的影响也就极大,一下激发了相当强烈的社会反响。 为此不但导致其他的刊物纷纷仿效,开始对中关村进行挖掘和追踪报道。 甚至引起有关部门对中关村市场交易乱象的重视,掀起了一场专项整治打击活动。 于是就在中关村从业人员的集体咒骂声中。 新闻业内却因为这篇报道开始关注卓群的名字。 可以说卓群凭此一篇文章杀入报海,算是崭露头角,一炮而红。 像那家以最高价格买稿子的《都市生活报》的主编,就在卓群回到学校后专门约见了他。 并且与之做了较长时间的沟通。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卓群能再写一下后续报道,还说价格方面可以再高些。 但卓群出于更稳重的考虑,却没有透支自己声誉的打算。 他反倒实实在在的说,现在的报道都一拥而上,对中关村题材挖掘得差不多了。 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出彩的地方去写了。 假如他真去写后续稿子,报社也很难获得实际效益。 如果报社真的需要,那还不如让他去写写其他的热点现象,就比如邮市。 接下来,卓群就打开了话匣子,索性侃侃而谈自己对邮市的想法。 说白了,其实就是他把当年自己在《都市青年报》发表过的那篇稿子,其中部分内容透露了一二罢了。 但这一下,可算是把主编给震了。 因为他没能想过卓群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竟然能视金钱而不动心,反而以极高的新闻素养来要求自己。 而他所展现的才华更是难能可贵。 这种对社会的敏锐观察,以及论点的深刻性。 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但两次还能保持住,就非常人所能了。 所以主编立刻听得满面生花,认准了自己捡到宝了。 卓群是个人品可靠,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不但当场表示愿意以千字四百元的价格预定下卓群的文章。 而且还希望卓群毕业后,能到他们的报社里工作。 要知道,这家《都市生活报》比起卓群原来的单位《都市青年报》来。 发行量足足高上两倍,不但更为知名,也更有实力。 等于说卓群还没毕业就已经在京城数一数二的报社找到工作了。 更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 这样的好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金钱能带来的。 作为被伯乐相中的千里驹,卓群自然也颇感惊喜,一口答应下来。 瞧瞧吧,这一手玩得多洋啊。 卓群这小子还真是左右逢源,怎么吃怎么有。 远比他上一世,只拼命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干的漂亮。 而这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长进之处了。 他懂得了人生的需求多方面的,并不只能指望财富这一点。 只有考虑尽量周全,顾忌到各方各面,均衡发展。 且恰到好处,能适可而止,才是幸福的秘诀。 PS: 没有上架感言,只有对每一个用正版订阅默默支持我的书友,最衷心的感谢。 尤其今天的首订,一个数字,真的就是一份温暖,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