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压制 (第1/2页)
大军开拨,又多步卒,人数上千,委实不能保密。 眼下又是战乱年间,唐成县先前遭逢过流民冲击县城一事,如今早已有了布置。 行进没有多久,就已经被岗哨发现,报回城中。 县衙东南,略显陈旧的宅院里,曹望云召集了城中大小官员。 县丞、主簿、典史、教谕和训导坐在上手,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等吏员坐在下手,在加上他这名新鲜出炉的县尉,除却县尊大人“病重卧床”之外,本县的大楚官员已经尽数到齐。 “贼兵又来入寇,不知曹大人,可有退敌良策?” 刚坐下来,还没坐稳,就听到为首的池县丞出口问着。 县令不在,便是县丞官位最大,此时理当由他先开口。 曹望云面色沉稳,似乎胸有成竹,却道: “退敌不难,却须本县上下,齐心合力才是!” “我先为各位大人,讲述探子探得的情报,本次入寇的贼军,打着‘林’字旗号,约有千人之众,精锐约有三百,都有刀枪,还有马队,约数十人。” 自上次流民攻城之战,上任县尉意外身亡,而曹望云率曹家家丁英勇作战,打退敌军,众人便默认此人懂得军事。 此时听得他布置暗哨,并不是想着此人居心否测,而是多了几分心安。 在众人都人心惶惶之时,他却已经探明敌情,这果然是有武略。 望向他的眼神之中,不自觉更多了几分信赖。 察觉到这一点,曹望云心中略安。 接下来他说的退敌之策,如不能说服这县中一干官员,那是万万不可能推行下去的。 “诸位可知,我唐成县上下,共有多少兵卒?” 主簿答着: “县衙应有衙并三百定额,然不满员,仅有一百二十,还多是老弱病残,能战者不过四十。” 上次流民围城,便早已暴露,县城空虚,已不是秘密。 主簿开口后,典史以及其余官吏,纷纷畅所欲言。 “县兵已战过数场,还有二百可战。” “算上县兵和衙兵,也不过二百余人,太少,太少!” “不如动员青壮,发放武器,上城守卫,如上次之例。” 按楚制,衙兵与县兵,互不统属,前者隶属县衙,由县令管辖,而后者归于县营,县尉掌握,并且职权上也泾渭分明。 衙兵多缉拿盗贼,类似于地方警察,而县兵更接近于武警,轻易不可调动。 大楚承平已久,武备松弛,如今天下州郡,大多都如此类,兵员不满,大多都是老弱病残。 至于缘故,无非就是吃空饷,在座诸人都是门清,此时却就略过不提,只就兵员谈论。 “各位,城中青壮,搬运土木石方,还堪胜任,若是守城,怕是不能!” 曹望云静待众人出言之后,方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此乃危急存亡之时,不可有半点侥幸!一旦城破,我等妻子儿女都沦为贼兵奴隶,家财也不可保全!” “是以,我意征召各家家丁,编入军伍,护卫城池!” 这话一出,下手的数名吏员就面色微变。 不独有偶,就连上手的县丞都坐不住了,怒气勃发,喝道: “曹望云,你这话什么意思?你要夺我等私产不成!” 当值此时,各家家丁,都是数代的奴仆,实则已是地方大族的私产。 曹望云此言,与谋夺他人家产无异。 更可怕的是,一旦交出自家家丁,那可是真的将自家身家性命绑在其人身上。 一旦城破,无有家丁护卫,就连逃离都不可能。 曹望云心中冷笑,面上却很和善。 “岂敢,岂敢,我曹某岂有此念?” “城防空虚,城矮又旧,上次便被流贼攀上城墙,几乎杀进城中,诸位可都是知道的!” “这,守城也不是一家一姓的事,各家都不出人,难道就眼看着贼军破城?” 曹望云这话说到点上了。 原本怒气难遏的县丞,不得不坐了回去。 半晌,堂下悄无声息,唯有众人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曹望云心中满是鄙夷。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大义,说的就是眼前这些。 既然知晓城破会死,此刻为何还在犹豫不决? 不出人,今天谁都别想离开此地! 曹望云心中发狠,举起茶碗,抿了一口,冲着门口两名亲信微微颔首。 “曹家家大业大,愿出三百五十名青壮,以助守城。” 话音刚落,他目中寒光闪烁,一一扫去,一干官吏被看得遍体生寒。 渐渐的,不情不愿的声音,次第响起。 “胡家愿出六十人。” “我池家出百人。” “陈家三十。” “墨家只有二十。” “七十······” “三十五······” “······” 在座的吏员,大多都是地方大族出身,族人众多,又有奴仆,此时却不愿将族人顶上,只能各自忍痛出了家丁。 这些家丁,一旦编入了军籍,再想要回,可就不大容易了。 或许,此刻他们还在做着事后还能讨回的念头。 却不知此刻的曹望云,已经彻底放下心来。 顶上云气翻滚,丝丝红气自众人身上,云集而来。 渐渐,似乎要有一条蛇形,凝聚而出。 一墙之隔,相士翠屏先生,面北朝南,默运玄术,剑指一划,面前铜镜上,浮现清光。 光鉴之中,照出唐成县俯瞰图景。 其中只有县城以及周围一里左右,除此之外都是黑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