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二章 技术的窒息 (第2/2页)
出名,源自于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 在春夏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男男女女围着荷塘散步。 不过此刻已经是隆冬,枯黄的荷叶,体会不出半点诗情画意,自然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到这里领略寒风的真意。 在荷塘边,有着一条条长椅。 王岸然随便找了一张坐了下来。 盯着枯黄的荷叶出神。 他想了很多,但脑海里冒出最多的还是光刻机。 光刻机无疑是横在中国芯片制造业的一道鸿沟。 全世界的技术力量合在一起,才催生一家ASML。 来自德国的蔡司镜头,一块晶片如果同比例放大到中国这么大,最突出的误差才不到三公分。 这样的精度,是人家百年制造技术的积累。 来自美国的光源,电视机大小的体积,可以产生数千焦耳的能量,保证光刻可以在限度的条件下迅速进行。 来自德日的精密加工,气动轴承,机械移位补偿,精密对准,精密测量。 再加上数千个大小传感器。 王岸然哑然失笑,自己想提前介入双工台研究,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 要知道光刻机上加一个工作台,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加上就可以的。 难度就好比两台并列起飞的波音737飞机,从一架飞机上,用激光,在另一家飞机起落架上固定的米粒,刻上一首完整的《沁园春.雪》。 就算技术难度最简单的平台防震动补偿装置,王岸然也感觉无从下手。 即便想想,这技术上的差距都让人窒息。 怎么办?只能靠自己,欧美的技术封锁可不是开玩笑的。 你就是想从卡尔蔡司进口一片大于8英寸的高精度晶片都不可能,更不用说引进技术、设备。 王岸然长叹一口气,就在他站起身,揉揉发麻的大腿时,听到“咔嚓”树枝折断的声音。 回头一看,不知道单蕾什么时候站在侧后。 “单蕾,你怎么在这?” “这荷塘又不是你家的,我怎么就不能在这了。” 单蕾将手放在嘴前哈了一口气,又搓了搓手,放在口袋里,说道:“王岸然,你一个大老板,一个人坐在这里,长呼短叹,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想不开呢!” 王岸然耸了耸肩膀,说道:“你看我像寻短见的样子吗?” 单蕾摇摇头。 王岸然已经好些日子没见到单蕾了,再见面,心态平和了很多。 “刚看到你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来了,王岸然,你的变化可不小。” “有什么变化?” “你还是回去照照镜子吧!” 王岸然无所谓摇摇头,笑道:“不就是发际线往后移了一点嘛,它想动,我也控制不了啊。” “你倒想的很开,不过看这个趋势,用不了几年,你就跟卢老师一样了。” 王岸然的眼前浮现出卢老师光溜溜的脑袋,实际上卢伟原来是带着假发的。 只是有一届拍毕业照,在摄影师摁下快门的时候,风大了一些,卢伟当场丢了脸。 事后,也就破罐子破摔了,干脆就把假发都拿了。 不过,看习惯了,也没什么! 王岸然就觉得,现在的卢老师挺好的。 摇摇头,王岸然转移了话题,问道:“单蕾,你快毕业了吧!” “还有半年!”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两年过去了。” 单蕾说道:“是啊,没想到,两年前你还是清大的学生,现在你都是公司的大老板了。” “单蕾,你信不信,当老板非我本意。” 单蕾斜着头看向王岸然,什么话也没说。 王岸然则有些尴尬的,耸了耸肩膀。 自己若是只为了当个大老板的话,现在拥有的钱,够他活一百辈子了,可自己现在都愁死了,可说出来谁信。 过了一会,单蕾说道:“岸然,求你一件事!” “都是老同学,有什么求不求的。” “华芯科技是不是有一个CPU事业部。” 王岸然点点头,这已经不是秘密。 “你看我还有资格进去上班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