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章:美女 (第1/2页)
冬去春来,一转眼,期末考试就来了。 这两天无数的学子奋战在题海之中,求的就是有一个好玩的寒假。 当然,杨大宁也不例外,他可不想拿一个A回去过春节,至少也是A+,这可是华夏人的骄傲。 所以这两天杨大宁复习的格外认真,考试的时候自然也是十分的顺利。 “耶,终于放假了。” 卡塞尔学院最后一天,无数的学子拿着书乱丢,就是为了庆祝这最后的时刻。 杨大宁当然是例外,他老老实实的整理好书籍,准备背回家慢慢看。 旁边的玛丽调皮的拍了拍杨大宁。 “不错。真勤奋,今晚有空不?” “怎么了。” 杨大宁顶了顶眼镜。 虽然他不是高度近视眼,但是带着眼镜还是比较舒服的。 “没有啊,你不来看看你的按摩馆么?” 玛丽找了一个借口道。 “这可不是我的按摩馆。” 杨大宁连忙摆手。 “不过今晚我的确没空,我得回国见一下父母。” “好吧,真是扫兴。记得七天后在曼彻斯特集合,大家要出发去美国集训了。”玛丽提醒道。 “知道了,啰啰嗦嗦的,记得带上你的医生。” “没问题。” ...... 当晚,杨大宁坐上飞机,直达天京,也就是华夏的首都。 天京是华夏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华夏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华夏中央人民政府和华夏人民大会的办公所在地。华夏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津市和河北省。上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上京是华夏“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上京是华夏“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可以说,华夏的上京是整个华夏的代表,而杨大宁就是上京的土著。 杨大宁下了飞机,在飞机场上叫了一个滴滴打车,上车后,用着醇厚的京腔普通话跟司机报了个地名。 司机一溜烟就往哪个地方开车走了。 这个地方就是上京最著名的群落,四合院。 何谓四合院,四合院就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作为老上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上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而杨大宁住的这个四合院,就是当年紫禁城下的黄龙居。 杨大宁祖上可是达官显贵,所以在这里有这么一套房子也不奇怪,后面又因为他的太爷爷在抗战中立下悍马功劳,所以他们家一直都兴旺发达。 但是最近几年,因为杨大宁父亲的缘故,导致家道中落,逐渐逐渐把外面的产业卖掉,蜗居在这个老房子里。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大宁在国外念书的钱,他还是可以供给的起的。 杨大宁也知道这一点,他在国外并没有乱花钱,反而是赚钱,这样他父亲减少了不少的负担。 “乎,终于到家了。” 杨大宁踏进家门,一股熟悉的感觉铺面而来。 这是家乡的气息。 望着这上百年的房子,依旧能在风里雨里坚挺的站立着,杨大宁也不禁感叹老祖宗的厉害。 他进门后,跟父辈一群人问好,方才回到家中,跟父母吃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