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九章煊赫军威 (第2/2页)
立国祚的元勋。 司子期知道的,自然要远比其他懵懂之人要多得多。司子期已经察觉到,一丝丝危险的气息,正在徐徐靠近重安。 这让司子期,对于重安邑的战事,凭生了几分不好的预感。 虽然,作为上大夫的司子期,本人非但家学渊源,更是吕国老太师闻渊明的子婿。有着如此一位大地游仙耳提面命,司子期也有着先天宗师,【脱胎换骨】级数的武道修为。就是不幸城破,司子期也能依靠高明武道,在蛮人大军中周旋往来。 但是一想到,蛮人大军如同蝗虫一般,肆虐吕国良田阡陌。司子期的一颗心,又冷了少许。 “区区蛮人……哪里来的如此强兵?” 司子期呢喃自语,微微蹙眉。 蛮人悍不畏死,更兼有着十万之众,衍化一座座军阵,化作一头头白骨巨兽之形,狰狞骨刺凹凸不齐,带着点点模糊。赫然是血光缭绕,初现血煞之象。虽然其中,并非真正血煞真形,但以蛮人气血之强,亦生生衍化出一点虚形之象。 “蛮人竟敢精通战阵之术,真是奇哉怪哉!” 看着蛮人们整齐的军阵,司子期的眸光莫名深邃。 本就难缠之极的蛮人,如今竟然有了军阵? 要知道军阵之妙,一直都是人族不传之秘。以人族微小之力聚沙成塔,发挥千百倍的力量,是人族屹立天地的一大利器。 如今蛮人,竟然有了自己的军阵,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司子期若是想的再远一些,蛮人都有了军阵,蛮人身后靠山的纯血蛮族,也一定掌握了军阵之密。 既然蛮族,都有了自己的军阵。 那么,作为上古强族的龙族、妖族,会没有自己的军阵? “这一场大战,有的打了。” 重安占据地势,又有历代高人加持法篆,虽然无法主动出击,但蛮人想要踏上重安,不死上几万蛮兵,是绝对不可能的。 “武功大夫们的兵甲,虽然颇为精锐,但良莠不齐者太多,不可大用……也不可不用。” 如何用好这批援军,就要看他司子期的手段了。 ………… 重安兵营辅地,是三十二路援兵驻扎之所。 三十二路援兵,是南吕诸大夫的卫甲。少者有一、二千甲,多者也有三、五千数,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普遍都是显现血光的老卒。 这些精锐老卒目露精芒,神情凶悍,来回巡游时,带着一丝丝血腥气息。 常云光稳坐军中大帐,不疾不徐的拿着一卷兵书,好整以暇的看着,不时间颔首,显得他看的极为入神。 “兵者,诡道!” 常云光心中触动,兵家一十三篇真言,道尽了兵制诸事微言大义,让他如同一品陈酿美酒般醇香之极。 大账周匝,一名名黑甲兵卒矗立,黑布蒙面,配着一柄银质弯刀,一如幽灵般,充斥着死寂之意。 这一所兵营中,一千五百披甲之士,三百控弦之士,是为荀少彧调配于常云光的援兵。 只可惜,在常光云快马而至后,重安大夫却态度冷淡,有一些兴致寥寥。对于诸路兵马甲士,并无多少信任之心。 如此态度,各路掌兵之人都心中有数。因此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一鸣惊人。 常云光虽是宠辱不惊,但麾下将士们却颇为不忿被小觑。但有常云光压着,也只得忍下这口气。 “但是,这情况很不对劲啊!” 常云光近日,也曾登上墙头观看蛮人军容,越看越觉得有问题。 十万蛮人进退有度,调动之间犹如一个整体,几乎如同人族诸侯大军一般。 这其中代表的意义,当真让常云光手足冰冷。 “蛮人……竟有了建制,这是有了强军的雏形。” 而一支军兵有无建制,其优势简直是压倒性的。 没有建制的军兵,哪怕力量再如何强大,也只是乌合之众。只有约束部下,明确排列次序,力量整合成一股,才是真正的百战精锐。 而以蛮人强横的个体力量,在辅以军阵兵势,这重安未必就攻不破。 只是区别在于,死的多寡而已。 “司子期大概也是看出来端倪,才不让诸路援兵上阵。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坏了军中上下一体的大势。” “可惜……司子期虽不愿用诸路援兵,但……以重安邑本来驻守的兵甲,应该也快要到坚持不住的时候了。” “到时,他不想用也不得不用……若是指着烨庭强军来援,可能到时重安,都让蛮人给攻破了。” 常云光心思转动间,放下兵策,徐徐道:“吾出场的时间,看来不远矣。” 哪怕是当炮灰,这三十二路援兵也必须出一次战场的。 吕文侯的金书敕命,可不是让南吕三十二武功大夫,来做这无用功的。 而三十二路援兵,近乎八、九万的兵甲,对于重安邑的后勤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报……” “报……” 突然,一传令老卒,冲入兵所之中华。 “报……将军,” 这老卒进入大账中,拱手一礼道:“上大夫军令,命尔部一千五百人,驻守第二门十二时辰,时限不至蛮人打上墙邑,以蛮论处。” “十二时辰,” 常云光面含喜色,起身渡步。 这几日以来,常云光奔走重安,虽无法细细概括为街巷,但荀少彧对弈重安大概的屋舍布局,心中了然。 虽然,重安邑有着百里方圆,城门有八座之多。但常云光这千五百人,驻守一城门,所携带的压力也是颇大。 “来啊,” 常云光大喝:“叫齐儿郎,” 轰—— 这石破天惊的一吼,帐外人影栋栋,一处处方阵不知何时站列,早就准备多时的甲兵战卒,面上难以掩去的激昂。 常云光一身甲胄,走出大帐,拔剑出鞘,道:“诸位,与吾共御蛮辱。” “共御蛮辱!” “共御蛮辱!” 一千五百兵甲竭力大喊,一丝丝凛凛军威,俨然有了一点老卒的轮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