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四七章押注仙道 (第2/2页)
少彧一个大宗师而言,还是太过危险了一些。 但是大危机有大机遇,若无危机磨砺,也就休想勇猛精进。一个循规蹈矩之辈,却也不会有甚么大成就。 “嗯小丹元会么,” 荀少彧摇了摇头,道“原来是要源力,这时蛮人新败,一时也不会来。现在手头正好宽裕一些,给他填补一部分也是无妨。” 今时不同往日,荀少彧有五大化身往来诸天世界,高品质的源力稀少,但金色品质的源力,也积攒了不少。 若非如此,荀少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贯通易筋煅骨七十二炼,证得武道大宗师位业。只差一九之数圆满,就能得成金刚不坏之体。 “或许,将石镜寄存在太极化身身上,能给我更多的惊喜。” 以仙道世界的等级,已经足够让荀少彧不吝冒险的了。 石镜在太极化身手上,不但让太极化身多一着杀手锏。若手获得世界奇物,也能直接让石镜吞噬,用来修复镜身。 东岳天廷,九重神霄,霞光千条,祥云瑞气奔腾。 煌煌帝宫中,一尊少年帝君一身帝衮袍服,戴着天帝冠冕。 周天正神面目威严,一个个矗立于帝宫天柱,身着朝服,神光挥洒着世间。 一卷金色神榜,高悬在帝宫之上,一道道神篆真言,似乎包含天地万象,无有不尽的奥妙,一如天道具现世间一般。 此刻天宫中,群神朝拜帝君,一尊尊强横金敕,向着万劫不动的帝君禀告着。 “陛下,金霞界已在吾天军,赫赫威严之下,甘愿归顺东岳。” “陛下,伏魔大元帅率天军十二万,大破流光界,今有大胜奏表呈递。” “陛下,荡魔大元帅率天军十八万,击破日云界,不日搬师回天。” “陛下,镇魔大元帅领天军十万,破” 一声声洪亮的奏言,在这一座天宫中回响。 东岳帝君高坐帝位,俊美的面庞,毫无一丝情感,恍如与这一方天地相合,堪称无私无他,令众神只能敬畏遵从。 “四方元帅大胜而还,朕心甚慰。” 东岳帝君语气平淡,高高在上莫可言测的气息,令所有神袛只能俯首帖耳,而无法有其他想法。 “全赖陛下鸿福,东岳鸿福” 众神高声应和,神态沉重肃穆。 此时的东岳天廷,经过多方攻掠,不下于十方金敕世界,倒在了东岳天廷强横的攻势下。 吞并了众多金敕世界,在磅礴的世界本源加持下,东岳界的体量不断壮大。虽然在虚空中,依旧无法与青色大日相较,但也远比其他金色星辰,都要来的巨大。 也正是因为不断的吞并,东岳界中的周天正神,也纷纷踏入正五品之列,甚至镇、抚、荡、伏四大元帅,率先踏入了正三品位业,成就青敕神祗之尊。 当然,东岳帝君在这当中分润的好处,是所有人都比不得的。 况且作为天道的一部分,得到世界本源也是最多,世界本身的位格,悄然提升了半格,可称为青金之格。 所谓正从九品神道,也让东岳帝君臻达从一品极致,只差分毫就能踏入正一品天人之业,甚至与天地相合,更能短暂爆发出的天人之力。 如此只待世界升格,东岳帝君就能执掌一方青敕世界,更甚一步踏入正一品位业,证就天人一般的道业。 “嗯” 东岳帝君倏然面色一变,一道信息破空传入本命符诏。 神道从一品位业的符诏上,仙道世界的一幕幕在徐徐翻动,映彻在帝君的心神中。 一方青敕世界的坐标,就如此明晃晃的摆在眼前。 只要东岳帝君愿意,就能让这一坐标收入袖中。 “太极化身,” 这一尊帝君心思转动,轻声一笑“机会难得,既然有此机会,朕理当助尔一二。” 仙道世界, 烂柯山,福地洞府, 荀少彧顶门元神灵光涌动,演化阴阳两仪之态,阴阳清浊之气在当中分化,内中蕴含着无穷玄妙,似乎一方完整天地都承载其中。 “法相,” “法相,” “法相,” 近乎呢喃自语,荀少彧的声音回响在洞府中。 炼就法相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整理一身道法神通,将其融会贯通,化为一炉所用。并以此为柴薪,作为孕育法相的资粮。 这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底蕴资粮。 以荀少彧大宗师一般的境地,虽然诸般道法神通信手拈来,只是因为初入人仙,根基尚且有些不牢固,自身底蕴资粮不足,迟迟不得法相。 嗡 倏然,空气似乎一阵鸣颤,整个洞室都似在一并蝉鸣。 一面石镜徐徐落入洞府中,恍如平静的水面上,掀起来一层层的水波,在虚空中荡漾着一层层涟漪。 虽然王质祖师坐镇烂柯山福地,但石镜的突然显化,却也未曾惊动那一尊罗天神仙丝毫。 似乎将空间整个定住,周匝的变化,如同光影一般看得见摸不着。 这一面石镜一出现,直接化为一道流光,涌入荀少彧的眉心。 轰 道袍鼓动,荀少彧神容在一刹那间,愈发的从容淡定。 太极化身本质为先天之炁,本质之高与世界相若,作为先天五太之一,生来就是世界之子,有成为一方世界至高的潜力。 石镜中一滴滴金色的源力灼灼燃烧,未来道身演化大道,其中包含着几方世界的馈赠,给予了荀少彧巨大的底气。 世间有何底蕴,还能与这般相比 有着未来道身绝顶武圣人的眼光见识,高屋建甄之下,荀少彧再一次凝炼法相,就如同早已经历了千百次,俱然熟练与心。 顶门阴阳二气,化作两道阴阳鱼,在荀少彧头顶盘恒,生生不息的造化气机,正一道道垂落。 这是荀少彧道与法的汇聚,堪称他一身修行之道的精华,包含着他一生的修行见解,以及对于仙道的领悟。 “以阴阳之变化,以清浊之开辟,行吾大道之法,行吾正宗之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