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和道_059章 修罗魔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59章 修罗魔族 (第2/2页)


    理解了三昧真火,三昧正受,这个时候你再去看佛经,就很好理解了。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在深深安住空性,又从空性升起般若智慧的时候,用这个智慧之光照见五蕴皆空,不被五蕴迷惑困扰的时候,就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烦恼都没有了。因为一切苦厄都是依附于颠倒妄想的,妄想皆空了,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苦海,直达彼岸。

    坛经:“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离于邪乱),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正定),妙用恒沙(正受)。”

    圆觉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三昧正定)。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三昧正受)。”

    这个正定是体,正受是用。就像灯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体用就是定慧。体是法身,本来面目。慧是般若智慧。定慧在佛,就是佛的三身四智。定慧在人呢,就是第八识的相分见分。

    三昧正受之后,就能发起妙用,我们这个清净心体,就能妙用恒沙,现诸净土,现起一切佛国世界。

    《楞严经》云: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我们的法身是非常大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湛然常寂,本来清净。我们的智慧也是神通广大,妙用恒沙。后来因为一念无明。我们的妙明真心就转成阿赖耶识,则灵明真空,变为顽空,于顽空中,无明凝结成四大妄色,故云依空立世界,乃妄想澄凝所成之国土耳。(澄,在这里是集聚的意思。)

    由有四大妄色,则本有之智光,转为妄见,以彼妄色为所见之境,妄见既久,则搏取四大少分为我,而妄见托彼四大以为我身,故四大本是无知,因妄见执受而有知,真心无量,今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以为心,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故云知觉乃众生,是为五蕴之众生耳。

    故内五根外六尘通属八识之相分。故参禅必先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者,正要泯此相见二分,单究八识无明本体,故身心世界不消,总是生死之障碍耳!所言分别我法二执者,以执身为我执,根尘为法执,二乘修行,但破身见,则出分段生死。其分别法执,从初信心,历三贤位,直至初地,方破此执,岂易易哉?

    道家说无为无不为,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无为:离于邪乱,得清净道体。无不为:依清净道体,发起无边妙用。

    当然,这是需要很深的禅定功夫的。现在的人都不能理解的。你看大学里面那些个讲师教授,都是西方实证主义教育出来的,他们去讲解道德经,就像穷乡小儿谈论朝廷之事一样,都是戏论。

    至于西域魔窟的魔族都是阿修罗,魔祖是阿修罗王罗睺。魔王化作彗星,扰乱天际,所以也叫“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月蚀,称做罗睺。《长阿含经》中记述:有一位大阿修罗王,名叫罗睺。住在须弥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悬在他宫殿之上,四面的风护持着宫门。他的王城纵广八万由旬,内外七重城廓,高达三千由旬。金城银门,园林清泉,众鸟合鸣。他的身形高出须弥山一万由旬,高达二万八千由旬。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现巨大的身体,海水只淹到他的脐下,头却高出须弥山顶,手障日月。日月天子见其丑形,惊恐害怕,不敢出来,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罗睺过去为婆罗门时,见火烧塔,遂灭火而令塔不坏,欲以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作此愿,犹不信正法,不正思惟,常爱斗战,不修正业,故死后堕入阿修罗道。

    有人修行佛法为什么会入修罗道呢?因为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阿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