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和道_164章 三座学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4章 三座学校 (第1/2页)

    面对两单大生意,李昊召集金翅城的市政厅和长老会的大佬开会。这是一次扩大会议,除了长老会,李昊的亲卫队首领和一些基层主要干部也来了。

    也许李昊和罗丝天生八字相克,这次又和罗丝的海盗舰队干上了。本来李昊也不想这么快就着手远洋贸易,因为第一没有出海港口,第二对于周边海洋的气象资料、星象资料的收集才刚刚开始,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不过这次有冒险工会和天龙帝国加入,这些资料都是现成的,大大地加快了进程。

    首先是李昊介绍情况,天龙帝国和冒险工会的底蕴还是很厚实的,如果有他们的加入,无论是占领塞尔维亚还是远洋贸易都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如果不和他们合作,那他们完全可以恶心你一下,那就事倍功半了。

    陆行战舰的设计图纸联盟已经搞出来了,生产设备都是现成的,现在主要是人工的问题,不过现在灰矮人工匠来了不少,熟练工有了,这十艘战舰问题也不大。

    听了李昊的介绍,大家议论纷纷,前段时间飞速发展,蛇吞象一般把一百多万人消化了,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了,上次又和冒险工会合作,把厚德商行的人全部铺出去了。现在又来了远洋贸易和塞尔维亚,加上陆行堡垒,咱们能消化得了吗?

    李昊的母亲孙夫人站起来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没人,我们需要大量的军政人才和商业航海人才,还有就是造船的人才。现在造船厂的订单都排到五年之后,我们根本就不敢接订单。还有你要建大量的舰艇,你带回大量的铁木,木材算是解决了,但是魔法阵的刻录,火炮、火枪的铸造,火药的配置,火炮手和火枪手的训练培养,海员的培训,船帆的cao作……这些都是问题。有句话叫做百年海军,我们要不是原来搞过远洋航海,就是现在的造船厂和河内船队都撑不起来,现在这些人全部铺出去了。我现在手底下根本没有多余的人。”

    李昊点点头,自己有点像震旦当年那些官僚精英搞洋务运动,什么都要从零开始。当年的知识精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口号为广大知识精英所接受,因为这就是震旦民族的自豪感。直到今天。这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也说明震旦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同样说明了那些带路党的quanpan西化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震旦的知识精英面临非常大的挫折,他们搞洋务运动,造枪造炮,有一个很强的信念:我们本来就是很强大的,震旦是世界的中心,那些蛮夷都是野蛮人,只不过他们的枪炮厉害,奇技yin巧厉害,打开了我们的大门。我们现在富国强兵,造枪造炮,把他们全部赶出去,我们再关起门来过我们天朝帝国的小日子!这个想法很强烈,也很天真。只是奇怪的是,米国佬现在想要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了,这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了米国了?

    不过李昊比洋务运动稍微好的是,李昊培养出了大批的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培养出了一批航海专业人才,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机械制造工厂,建立起了完备的初级教育体系,这些都成为李昊经济军事腾飞的基础。百年大业,教育为本,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李昊母亲发言完毕,李昊的父亲李晔站起来说话。李晔现在负责机械制造,统筹各大工厂的生产任务,现在李昊把马汉调拨给老爸当技术顾问,负责技术攻关,李昊把一些近现代的科技资料都交给马汉,让他把这些资料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在莱特、汉斯和马汉都在金翅城巫师塔工作,算是李昊的嫡系,阿克蒂娜和盖丽现在是李昊的亲卫队,负责城主府,市政厅和巫师塔的安全,原来的护卫队全部归阿克蒂娜统帅。

    李晔的发言提到机械局的困难:“现在舰船和火枪火炮的制造技术涉及的部门太多,汽炉厂,机器厂,熟铁厂,洋枪楼,木工厂,铸铜铁厂,火箭厂,库房,栈房,煤房……,这个摊子全部铺开来,需要多少技术人员?还有,你还想建铁甲船,还想搞汽轮机,涉及几千个项目的技术攻关,这些都需要人,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金钱。人呢?钱呢?都在哪里?”李晔的语气毫不客气,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李晔对儿子李昊是不给面子,而且说的都是事实。

    会议开到现在,大家都在大倒苦水,金翅城这三年平地起城,大家都是忙的马不停蹄,就连修炼都耽搁了,如果不是先天元胎给力,大家几乎都要停滞不前。这个时候老板的父母带头,大家还不把自己的困难摆出来?这说明咱们这三年来的辛苦啊!这叫啥来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于是好端端的会议开成了述苦大会。李昊微笑点头,作虚心接受状,不知他是虚心还是心虚。

    玉清这时也不客气了,站来来发言:“魔力发动机的制作是我们的核心,但是能够刻录阵法的人太少,我们累死累活也弄不出几台来,这一点城主大人还是要想办法。”

    杨波也站起来发言:“现在新式军队建设是个大问题,特别是火枪兵和火炮兵的cao练,弹药的消耗,都很费银子,现在财政拨款太少,按照目前编练新军的要求,拨款金额至少还要提高三倍。”

    掌管财政的孙夫人不高兴了:“你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