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毒香】 (第1/1页)
李雪羡听见那妖怪如此蛮不讲理,顿时一阵气结,同样瞪大眼睛说道: “明明……” 李雪羡刚刚想开口,便被陈有功一把拉住。 陈有功满含歉意地对那妖怪说道: “妖兄抱歉,都是小弟的不小心。” “还请妖兄先行。” 说罢,陈有功便拉着李雪羡向一旁避让。 见陈有功如此,那妖怪也不好意思继续刁难陈有功。 他趾高气扬地哼了一声,便离去了。 待那妖精离去,李雪羡才一把挣开陈有功,有些埋怨地说道: “师兄……” 陈有功知晓小师妹的不满,连忙说道: “小师妹,你可别这样,我们现在可是在泾河妖市里面,一定要低调行事。” “若是惹了麻烦,我们两个今天可就出不去了。” 李雪羡嘟了嘟嘴,她当然不知道这个,她只是不想师兄受气而已。 陈有功望着李雪羡的模样,突然想起了什么,疑惑说道: “不过小师妹,你刚刚在那个妖精的身上有没有闻到一股香气?” 李雪羡一边低着头踢着地面上的小石子,一边搪塞地说道: “兴许是妖怪也涂胭脂呢。” 小师妹还是有些不开心。 陈有功摇摇头,很认真地说道: “好像并不是,我觉得是一股花香。” 李雪羡这才抬起头,笑着说道: “那师兄可真是不懂哩,这胭脂不就是花瓣炼制成的?” 陈有功倒是真的不知道这些。 他只是摇摇头,望了望四周的情况,没有回应李雪羡的话。 不过忽然,李雪羡抓住了陈有功的手臂,身体软在陈有功的身上。 陈有功疑惑转头看去。 李雪羡摇摇头,努使自己清醒。 她的声音有些没有力气: “师兄,我的头好晕啊?” 陈有功本以为小师妹只是在开玩笑,可是细细一感受,自己的脑袋竟然同样昏沉。 陈有功仔细一想,想到刚刚那股幽然的香气,顿时一惊,说道: “不好,那香气有毒……” 那香气的毒性果然强烈,陈有功话音尚未消散,他便只觉得眼前一沉,顿时昏倒过去。 而他一旁的李雪羡,由于修为低下,在陈有功昏倒之前便已经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从两人身后突然冲出两个身宽体大的妖精。 他们只是手一拉,便将两人拉进了一旁的小巷子中。 …… 长安,西市。 两个身穿破旧衲衣,赤着脚的光头和尚从人流中穿过。 其中一位赤脚和尚抱着一件斑斓的袈裟,一手持着把九环锡杖。 这袈裟与锡杖看上去光彩亮丽,神采通透,想必定是不凡。 前两个月陛下大选僧名僧,天下僧人汇集,结果有人选中,有人落选。 为了观看水陆大会这佛门盛事,至今仍有不少没有被选中的僧者滞留在长安城中。 西市当中自然有不少闲僧游荡,其中一个僧者见那光脚和尚手中的宝物不凡,他便上前问道: “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和尚听言,缓缓道: “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两千两。” 僧者听到这个价钱,顿时一愣,随后嘲笑道: “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 ”就这两个破东西,能卖得七千两银子?” “除非穿在身上能够长生不老,否则怎能够卖得这许多?” “不如自己拿回家去,省得在此唬人。” 那和尚笑了笑,也不争吵,与身后另一光脚和尚又往前走去。 两和尚向前走了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 萧家仆从走在最前,为萧瑀前方散开挡路的百姓。 对于萧瑀的家仆,那两个和尚公然不避,神情淡然地拿着手上的袈裟与锡杖,径直迎着宰相。 “吁!” 萧瑀见那和尚手中的袈裟与锡杖艳艳生光,便让手下人去问这袈裟与锡杖的价钱。 和尚再次说道: “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 萧瑀自仆从口中听到此价钱,引马上前,对着那和尚问道: “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 和尚道: “袈裟与锡杖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萧瑀坐在马上,问道: “何为好?何为不好?” 和尚道: “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 “若贪yin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萧瑀好奇,又问道: “何为要钱,不要钱?” 那和尚道: “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 “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闻言,知晓这和尚不凡,立即下马,以礼相见。 萧瑀说道:“大法师,还请恕我萧瑀怠慢之罪。” “我大唐皇帝十分善佛,即今开启水陆大会。” “这袈裟正好给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 “我带你入朝见驾去。” 说罢,萧瑀将两个和尚带回皇宫。 …… 萧瑀带回两位光脚和尚,将袈裟与锡杖一事说与唐王。 李世民坐于大殿之上,仔细看那两件宝物,果真不凡,于是他说道: “朕前些日子大选僧者,招得天下名僧千人,今日开启水陆大会,化缘福泽。” “其中有一位大德行者,法名玄奘。朕想买你这两件宝物,赐给他用。” 陈玄奘实力高深,又担任水陆大会主持,李世民想这两件佛门宝物应该能够讨得他欢喜。 两位和尚闻言,相视一眼,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说道: “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说罢,两个和尚便转身离去。 李世民急忙让萧瑀急忙他们,他皱着眉头问道: “你本来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 “难道是朕倚恃君位,强买强卖不成?” “朕就按照你原价买卖,决不可推辞。” 但那和尚又说道: “贫僧有话在前,若是有人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那这两件宝物便不要钱,愿送与他。” “今见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玄奘法师有德有行,宣扬我佛门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 李世民见这两个和尚态度如此坚决,沉默半晌,说道: “那朕便替玄奘法师谢过两位了。” 说罢,李世民便宣告一旁的内监,召玄奘法师进殿。 ……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宰相不是具体的官名,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 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也可以算宰相。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高官官皆是宰相。 对殷开山与萧瑀的称谓直接沿用了原著所写。 担心书友会误会,特此说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