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钾肥 (第1/2页)
刘昌郝权宜再三,将买大株的钱减少到五百缗,大株是包括三种花卉在内的所有大株,与原来相比,整扣掉了两百多缗钱。难道只买三四棵大株,再指望着它们完成任务? “义父,接头得活,亦能长好,其利厚矣。” 昨晚几人也谈到了其收益。 朱三他们认为会退化,刘昌郝也认为会退化,非是种植方法与肥料,而是基质。 更复杂的基质配方在宋朝想都别想,最简单的基质配方便是草炭:蛭石:珍珠岩6:2:2。但就是这最简单的基质,刘昌郝上哪儿去弄草炭蛭石珍珠岩? 将整个京城翻遍了,顶多只能找出一两样,也不可能将三样找全。 不过相比于朱三他们,刘昌郝对退化的估计会更乐观一点,会退化,但他相信退化的不会很厉害。 朱三他们的想法是会退化,但通过交谈,发现刘昌郝远比他们更懂,因此这个退化比他们原先估计的要轻一点。两者区别一个是种金子,一个是种银子。 就如朱三他们估计的那种退化,弄来的接穗全是名种,刘昌郝卖的又不是接头,而是培育三四年的花株,早正式开花了,一棵牡丹则能轻易地卖出两三百、三四百文钱的价格。 梁三元还是很冷静的,种出来利润确实很厚,难怪刘昌郝一门心思要种牡丹,然而种不出来呢。不过刘昌郝准备了甜瓜,又做出鞭炮,以后还有菊花,菊花易活,三保险,梁三元自不会做劝阻。 “然吾在刘梁村,好与坏,吾无从比较,故继续购其大株,然吾亦不能购三五株,李家乐乎?” 不提任务,在京城也就算了,到了洛阳,只购三五株,李家的人还愿意替刘昌郝打听? “昌郝,汝大矣。” 不是刘昌郝长大了,而是刘昌郝换了一个人,梁三元哪会知道? 刘昌郝重新回到店中。 即便这样,数量也少了,刘昌郝说:“大丈人,数少矣。” 李店主摇摇手说:“无妨,老夫对汝盆地论好奇之,亦欲知其结果,汝钱少用,吾反心安。” 刘昌郝听了心里一暖,宋朝还是有许多好人的,与商人农民没有多大关系。 两人又说了好一会花。 如果论技术,朱三他们四人也不及李店主。人家不仅是买卖花木,郊外还有一个园子,专门用来寄养花木,若不懂,如何养好? 李店主是卖花谋生,而不是种花谋生,没有藏私,说了许多这时代的技术。 如除虫,就说了许多土法子,白敛避虫法、大蒜避虫法、芜花除虫法、甜茶除虫法、硫磺薰虫法、竹灯杀虫法。 以及一些浇花、载种、嫁接、施肥、催花等方面的法门。 有的不能听,如李店主所说的,得用人尿将蚯蚓杀死。也不能说不对,他家的花卉全是盆载,放在盆里蚯蚓不是好事,钻来钻去的容易损伤花根,饿极了有的花根它也会吃。放在大田里,蚯蚓反而是一种益虫。并且人尿能不能杀死蚯蚓两说,直接施用,对有的花卉也不利。 但有的,特别是各方面条件跟不上来的情况下,还是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 不管李店主说的对或是不对,刘昌郝皆谦虚地讨教了好一会。不但他问,朱三他们也顺便问了一些问题。 后面还要买很多东西,李店主本身也有不少事,谈了一会,刘昌郝不得不告辞。 朱三带着他们去买纸、焰硝、硫磺、麻线、做浆糊的面粉、颜料、工具,以及白敛。 李店主说牡丹根甜,易招虫子,因此每隔几年尽去旧土,换上拌着白敛末的碎土,这句话还涉及到另一个技术,替牡丹适度松土。 不知有没有用,先买一点备着吧。 买好后天也黑了下来,三人押着货物上船,船到了场务,又被拘拦人拦了下来。 “明公,吾是买。” “某如何知尔是买或是卖!” 有理也说不清,刘昌郝早有了准备,拿出一贯多钱,往地上一往:“吾确实是买,秋天到来,夜晚风寒,大伙吃个水酒。” 拉着秦瓦匠走出场务。 “不合规矩。”务头在后面说。 不合规矩,你得追出来哉,他也不追,就眼睁睁地看着两人上船,船家松开缆绳继续出发。 “买亦交过税?” “买不用交,关键吾能不能开罪之?” 所以刘昌郝直接给钱,也不要朱钞,这次钱交的是有些冤枉,下次卖呢?至于宋朝国库的收入,是一个小rou丝能关心的? “涨学问了。”秦瓦匠喃喃道。 涨个毛的学问。 “秦叔父,做人还是厚道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