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户帖 (第1/2页)
宋朝有许多人家地多,又不在一起,有的聘请幹人代为管理,如范仲淹的义庄,有的从佃户里挑忠心勤快,头脑灵活的人管理,这些人则称为大佃户,往往待遇也很高。 其实宋朝有许多主户对家里的客户、佃户还行,有人也想做的更好,但回报有限,有心却无力。 七户人家安排人回去,这次回去不是去年逃荒,路上吃喝住,去方便,回来是两三家人,必然还会带着许多行李,每户人家另给了十贯路费。 刘昌郝又安排人手去买砖瓦。 秦瓦匠问:“今年就盖?” “迟盖早盖都要盖,”刘昌郝指了指后面的山:“多少钱花不掉?” 大伙哈哈一笑。 第二天,重新干活,不过能分出一部分人手浇灌苜蓿。麻烦的就是前面,未来进入汛期,落多少雨不好说,肯定会落雨,汛期结束,有空便浇,无空便不浇,顶多长得不大好,但皆能活着。 朱三骑驴过来,他问:“刘有宁,你买了许多地?” “是也。” “需月季枝条乎?” 刘昌郝摇了摇头,自己采用的是水插,春插与秋插区别不大,这时候可能还有人家在继续修剪月季,时间上也略略迟了些,再过一些天,天气会越来越热。到了秋天,反正自家的月季也需修剪,都不用刻意去弄来枝条。 “带我去看看。” 刘昌郝带着他去看所买的地。 “面积好大,然皆是差田。” “好田我如何能买来,然比去年好,作物收割后,我能立请牛深耕,时间不急,且暴晒后再酥冻,效果亦更佳。” 去年总体上太过仓促。 朱三又看牡丹:“有的是在死……” “必然,春天到来,万物生长,接头亦生长,然芍药根不活,所吸收的乃是芍药根本身养分,一旦耗尽,花苗迅速枯萎死亡。接下来,死者会更多。始至六月,一般未死者,不易死了,七月活着,乃是真活。惜之,许多准备不充分,又是异地取接穗,成活率可能比我预计要低。” “今年需窍枝?” “窍啊,为何不窍?”刘昌郝说完,自己捧腹大笑起来。今年自家便可以就着修剪的主枝进行嫁接,但不是所有主枝皆符合要求的,况且又会死很多。 即便所有主枝符合标准,这是值钱的牡丹,不是做棘墙的月季,数量越多乃是越好。并且与去年不一样,今年不用担心资金。正说着,刘三全婆娘披头散发地跑过来:“昌郝,你家人打人了。” “打人,谁打人,打谁?” “你家张德奎快将我家三全打死了,你快救他。” 张德奎打刘三全,是什么情况,刘昌郝随她向西南方向大步走去,三百多亩地,可是不小面积,走了好一会,才走出瓜田,看到张德奎正向刘三全拳打脚踢,刘三全趴在地上哀嚎。 “张叔父,为何打他?”刘昌郝问,张德奎不是秦瓦匠,虽然块头大,也算是一个冷静的人。 “昌郝,孩子吃了几个甜瓜。”刘三全婆娘说。 “还辨。”张德奎一脚将她踹得远远的。 “打死人了,打死人了,”刘三全婆娘在地上撒泼。 “张叔父,且莫动手,是何情况?” “少东家,你随我来。” 这片瓜田里有两块地很重要,一块是试验田,正是这片试验田,让刘昌郝得到许多精准的数据,明年种,每亩至少能增产五百斤,多者能达到一千斤。其二便是种瓜地。 现在也没什么高明的育种方法,只能用原始的手段去育种,于向阳处,也就是这片区域划了近十亩面积,精心载培,每株瓜上只留一个果,连二茬瓜都不要。 瓜果长大后,刘昌郝又来辨认,先后淘汰了七成稍差的,当然,淘汰的能卖了,也能留二茬瓜,即便这些瓜,多少也会产生损失。这是无奈,五色瓜乃是厚rou瓜,rou多,瓤籽皆少,一个瓜果只有几百粒种籽,必须得留这么多瓜种下来。 留下来的种瓜,用红绳做上记号,直到完全熟透才会摘,所得的种籽必然比去年朱三他们买的要好。连续经过三四年培育,说不定就能培育出早熟高产的瓜种。 这些种瓜,几家租地来干活的人家也知道。 卖瓜了,卖多少钱,刘昌郝不会说的,刘梁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瓜,就是有人不领情,如刘昌郝大妈便公开说,这是他不要的瓜苗。每次择出来的次瓜,也送了不少出去。但人心叵测,那怕再累,每晚除了安排人手睡花圃边上,也安排人手带狗带弓箭巡夜,以防有人来偷瓜,而且瓜有多贵哪。 第一茬瓜全摘下来,第二茬还有几天才能摘,昨天晚上张德奎与李大强来巡夜,巡到种瓜区域,若是少了几个瓜,谁都看不出来,关键动了不少。白天时,几个客户装作不再意,实际都盯着种瓜田,一直到刚才,他们看到刘三全两个孙子过来摘了十几根瓜,看到张德奎追来了,居然继续用衣服包着,跑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