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青梅竹马 (第3/3页)
。” “阿梅啊,我赶集买些种子。不坐了,不坐了。。。。。。”文竹娘的脚却踏进了门,两眼朝店里打量。 那些挂着的衣服真漂亮,自个年纪大了,穿不起也穿不着,一天到晚在田地忙着。穿不起饱饱眼福总行吧,心里想象着,也觉得自己妖过一次了。这样的眼神每次都给董梅记在心坎上。 “大妈,喝口水吧。”董梅把杯子递了过去。 “阿梅啊,你太客气了。你忙,你忙,不要耽误正事。”文竹娘接过杯子,坐在方凳上喜上眉梢。这闺女真懂事,要是跟我家文竹成了,我心足矣。 “大妈,不耽误正事,你看我不正忙着。”董梅手上真忙着设计。 上了年纪的人最怕打扰别人,心中老是过意不去。文竹娘见董梅真不耽误事,心就踏实多了。 文竹娘话匣子就打开了,大都是文竹过往的趣事、逸事、糗事。幼儿园逃学的事,躲猫猫躲在奶奶床上睡着大人找不到的事,在河边留下脚印急死老师自个却逍遥去加工厂看碾米的事,初、高中自个赚钱交学杂费的事,学习从不用父母cao心的事,待父母孝顺爱护弟弟的事。。。。。。这些话也不是一次就讲完的,每次来都讲一点。 点点滴滴累计起来董梅大概也听了数十遍。基本文大妈讲前一句,她都能讲后一句了,有的董梅甚至比文大妈更熟悉些,因为她与文竹毕竟同窗了九年,亲眼所见。 说来也怪,按董梅的脾气,早就烦透了。然而始终没发作,反而每听一次,就觉得文竹走进自己的心里更深一些。久而久之,文竹便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似的,如肤发一般,浑然一体。 文竹娘只有四十几岁,没到老眼昏花的年纪,其实也不是一个特罗嗦的人。去董梅店里是有用意的,虽知董梅有意竹儿,两人也青梅竹马。毕竟竹儿在外念书,相处的时间少。担心董梅世面见多了,心眼就活,经不住诱惑。 文竹娘去董梅的店里坐坐,一是给外人透个信,这是我未来的媳妇,你们不要瞎搭讪乱做媒。二来是给董梅常提提文竹,免得她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凉,把竹儿忘了。 没人关注文大妈的心虑,每次来,董梅的徒弟总是偷偷地笑,无可奈何地听文大妈讲过去的故事。还不能多言,否则师傅的眼光像剑一样刺人。 也有路过的人打趣文大妈:“大妹子,这就是你儿媳妇呀,好俊啊。” “想是想呀,不知我家文竹有没有这个福气。”文大妈接过茬,一边朝董梅瞧。 董梅不作声,脸红红,借口有事,溜到一边去劳作。 “大妹子,这样的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叫你家文竹上上心,不要光顾着念书,把媳妇念跑了。”过路人的嘴巴真利索。 上半句听得董梅顺心,下半句让人恼火。 “我天天在这里,往那跑呀?”话未出口,董梅就后悔了。怪自个太冒失了,接什么腔呀,往人家枪口上撞。 “大妹子,请把大门敞开,有人要坐着花轿往你家里跑。别把嘴笑歪了,成了请我吃喜糖啊。” “一定,一定。”文竹娘乐开了花。董梅懒得再搭腔,敲边机踏得飞飞的。心里倒是乐滋滋的,嫁给文竹挺好。只是文竹还得一年多才毕业,自己的制衣店刚有起色,结婚的事还得缓缓。想哪里去了。。。。。害不害臊。 文竹的弟弟文辉在镇上走读初三,董梅在镇上开店,着实便宜了他。有空就去店里蹭饭,早晨走的急忘带买文具的钱也去店里拿,因钱少,从没还过,大多个位数。有时开家长会的事也要董梅代劳。一口一个“梅姐”叫得甜,董梅听了舒坦,也不在乎这些,因为他是文竹的弟弟,也是看着他长大的。 文辉虽不知趣,但也乖巧,懂得心安理得。也常去店里做些事,以体力活为主,也介绍班上女生来店里制衣,大都是班花级的。文辉表面上叫着“梅姐”“梅姐”,心里头早就认了这个未来嫂子。 文竹常告诫文辉:做人要有底线,不许无故拿人家东西。文辉想必梅姐是不会说的,再说自己也做了事,应该兑了吧。迟早是一家人,这些事不会计较吧。 但文辉始终不踏实,总是担心母亲的逼人的眼光和哥哥的拳头。忐忑了一阵子,文辉还是觉得未来嫂子好说话,于是有天婉转地向董梅说起这事。董梅说没事,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其它的只当没发生。 文辉得了令箭,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学习也带劲。事实上母亲和哥哥从没找过他,嫂子是信得过的人,未来两字去掉。“未来”两字的确多余,过程却曲折离奇。 过年前,董梅偷偷地给文竹全家每人制了一身新衣。 文竹娘喜极而泣,不是自个做不起,只是自己舍不得,即使自己舍得,也断然没有未来媳妇亲力为自个做的好呀。再说那式样,不但贴身,更是贴心啊。 文辉更是无话可说,穿着新衣到处炫耀。毕竟年纪轻了些,若有人问起,便说我未来嫂子做的。“我衣服怎么样?怎么样?”看着伙伴羡慕的眼光,那得意劲别提了,尾巴翘上天。 文竹爸文昌发一脸忠厚相,跟村上人下棋,将来将去,拿着烟的手总是离身远远的,怕烫坏了新衣服,时时没来由地笑几声,弄得别人以为他捡了金元宝。其实元宝有价,情是无价的。文昌发不善言语表达,但幸福从内心而发,从不作假。文竹无以回报,只得把感激深埋心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