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梅鹃_(三十)劳资纠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劳资纠纷 (第2/3页)

遣的好处。

    为了这个利,老板的私欲很快就摆平了良知,私欲是海,最高的山也填不平。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已经为社会解决了六百多个就业,还要出六百多万“冤大头”,你以为办企业是办慈善机构啊!不赚钱光为人民服务啊!谁愿意回报社会就让他回报社会吧,我的企业承担不起!33%的所得税也高得让人止步,因此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去规避税和费。

    改革开放富了一部分人,少数一部分人,希望少数一部分人带领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来。

    国家也是其中少数之一,国富民穷,税收的增长年年超过GDP的增长。何时还富于民?藏富于民?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可能会降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限额可能会提高,因为它的连贯性不是很强。

    但养老保险的统筹缴费比例不会降低,缴费基数随着平均工资的上涨还会水涨船高。因为社保基金的缺口很大,如果再降低比例,那窟窿将大得吓死人,好比黑洞,无法弥补。要不是财政补贴,也许好多省份的社保基金早就断流了。

    没有那救命钱,退休工人早就饿死成野外孤魂了,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典型的体现。更不用说用后人缴的钱养前面的退休工人了。不知后人的退休怎么办?再用后后面人的缴的钱。如果断档或出现意外,真不敢想象。最可怕的是形成恶性循环,弄得交最后一档的人血本无归,老无所依。

    好在政府已经看到了个人社保账户空做的风险,已经开始做实个人社保账户,为老辈姓真正解决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劳动密集型企业老板也是改革开放成果分享人之一,他会愿意吐出部分财富为劳务工交社保及公积金等?也许有这样的良知老板,但凤毛麟角。如果政府减税减费,老板还会考虑一部分。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不赚钱他也用不着去办企业呀。靠老板的良知来拯救社会,拯救人类是幼稚可笑的。

    政府的法律最健全也得有人坚决地执行,也得合理得让企业活下去呀。跟国际接轨,那是奋力拼搏,迎头赶上的发展目标。

    实际国情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毕竟人家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遇到强制的高压政策它会坚决执行,只要不是强制的,它都会去规避,去打擦边球,如劳务工的社保问题,它就会通过劳务派遣来规避。

    劳动执法部门也心知肚明,“民不告,官不究。”睁一眼闭一眼呗。赶尽杀绝劳动密集型企业于就业无利,于地方税收无利,于社会稳定无利,更怕政府门口又多了一批上访的民工。这不是没事找事自己抽自己嘴巴吗?不如和稀泥,宁事息人。

    劳务工大都是从内地来的,背井离乡,寄存着家人众多的目光,随着打工潮,二十年来一直往沿海涌,以为在这里可以淘到金子,更多的是心酸。

    看在钱的份上,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都干,这样也滋长了当地人的骄傲浮澡情绪,再也不愿意去干农民工干过的活。他们文化不高,出卖死力气养家糊口。钱挣得比家乡多得多,其实给盘剥的也比家乡多得多。

    随着劳动法渐渐更倾向保护弱者,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也渐渐相应提高,但还是不能跟本地人平起平坐。

    文竹就看到过这样的一群人,就在身边。他们在企业的最下端,不停地辛勤劳动,自愿加班,平时省吃俭用,十几年如一日地攒钱,接来了孩子,买了房子,成为龙城市的新市民。不管这个城市接纳不接纳,他们就这样融入了这座城市。他们依然低头做事,低调做人。

    文竹还看见过一群年轻的打工者,从这个城市漂泊到那个城市,像浮萍一样,不知哪里是归宿,也忘了根在哪里。

    如果国家不肯让利于企业,企业更不可能让利于员工。即使国家肯让利于企业,企业老板也不会全让利于员工,因为他的良知告诉他:他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总截留一部分,也许是一小部分,也许是大部分。

    好比国家往下拔的救灾款,到救济人手中却比不上层层截留的多。集团的私欲、个人的私欲,都是无底的洞,良知只是那旋涡上的泡沫,忽略不计。

    最强悍的劳动者,对于企业而言他也是弱者,一个人的力量如何斗得过一个集团。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员工,来来去去很正常,文竹处理过的劳动纠纷不下于三百件。

    大多数员工比较客气,好聚好散;有些员工比较无赖,过错于他,他还要经济赔偿;有些员工实在硬气,错在企业,他分文不索,结果遭人骂:憨大。后一种员工老板当然喜欢,不花钱也能消灾。

    一件事干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久而久之便会麻木,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吧。好比医生见惯了生死离别,手术就是一种机械运动,对于病人家属的悲痛绝望毫无怜悯而言。

    说干一行爱一行,那是对着镜头或在老板面前拍着胸脯说的。私底下与人发牢sao,说干一行怨一行,来世换一行。真正到退休的时候,他便会流出一丝留恋,其实他留恋不是那个岗位,而是一种上班的习惯,还有同事间的情谊。

    当然也有某局退休的某局长大放厥词,说他热爱岗位,热爱工作,还想为人民再服务十年啊!其实他热爱的是工作给他的权力,热爱叱咤风云的生活。

    如今门口冷清得不见一人影,静得可以听见跳蚤的冷笑声。就连对门的老头也不天天叫他某局了,而改称为某老了。一朝退位,十年伶仃寒,以前的荣华皆是浮云。

    文竹解决劳资纠纷,总是先从一个人的性格着手,接着看他的工龄,年龄,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的员工,再从谁对谁错来分析,适合哪些条例,按法律条文要赔多少,实际可按多少cao作。然后就等着倾听对方的陈述,一条条反驳或协商。

    由于做足了功课,十有八九都能在公司的谈判桌上解决,处理工伤纠纷一般要比劳动纠纷更费口舌。

    今天的这一位劳务派遣工叫张五大,四十出头。在公司最苦的打磨车间上班,搬重物不慎摔倒受压,导致大腿严重骨折,经术后半年多修养,伤残鉴定为九级。约好下午一点来公司协商处理,文竹故意叫劳务公司的周经理晚来半小时,晾晾对手,以挫其锐气。

    一点不到,文竹起身到窗口伸个懒腰,只见大门口停了一辆电瓶车,下来一男一女两人,男的是张五大,女的不识。跟门卫交涉了几句,便健步如飞往办公楼行来。文竹借窗帘掩护,返回座位,故意翻阅资料。

    不一会儿,敲门声响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