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七章 温城攻防 (第1/2页)
箭未至,那凌厉的杀气已扑面而来。 “师兄,这就是我刚才感觉到的杀气!” “威力这么巨大?” 李斯把韩非的头颅按下,两人蹲伏在城垛下。 一箭掠过两人的头顶,将头盔上的红缨掀的飘飞。 巨箭掠过的路径,扑面的杀气向下散发,将李斯、韩非两人的脸庞吹得生疼。 “好厉害的箭簇!” “魏国什么时候研发出了威力这么巨大的弩箭?” 韩非有些愕然。 做为战国时代的将领,对于七国的武力装备与武器研发等情况都会有所涉猎。 韩非、李斯跟着荀况学习,武艺一道就分为百人敌、千人敌与万人敌。 这千人敌的课目中就包含技击、武卒、战车、器械等内容。 自然知道各国的武器器械研发程度。 韩非、李斯两人为何这么看好秦国,而不是在自己的国家效力,首要原因就是两人经过判断,在绝对实力面前,他们认为秦的武器研发程度应该在各国中处于前列。 像秦国的武器标准化生产,剑的长度,铠甲的细密坚硬度与重量减轻等工艺的提升,都优于其他各国。 更不要说秦的手弩。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革命性的创举。 三百步内绝杀! 谁能当十万手持短弩的秦兵? 那可怕的穿透力可是能够射杀重铠大将的。 当然,其他六国也不是傻子,自然会想出各种其他的招法来应对秦的军事方面的优势。 比如赵国,力图通过在战略上的先进性来攻击秦国,从北方迂回包抄秦函谷关一带的各个防守城池。 因为赵国的骑兵在赵武灵王后就冠绝其他各国了,机动性没人能比。 像魏国、韩国、楚国、齐国、燕国等在对战时将主力放在车战上,显然已落后。 赵国却通过移动速度占据绝对优势的骑兵来攻击。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平地,秦国绝对不是赵国的对手。 像魏国,对付秦国,只能玩命的在铠甲上下功夫。 魏国的重铠那是没得说的,秦军的短弩基本无效。 据说重铠内添加了绝密研制出的铁甲。 像韩国,巨弩大弓加勇士奋击也极有特色。 可惜国力太过单薄,与秦对垒,处于被碾压的地位。 韩非见到如此巨箭不由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若是这种先进程度的弓弩用于实战,谁能抵挡这巨箭射击? 现在只是出现了一副弓弩,才射出三箭,已经让韩非、李斯两人心惊rou跳了。 他们知道这种杀器在战场上有时候会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的。 尤其是在气势方面,谁愿意让自己的士兵面对如此杀器呢? 一箭掠过韩非、李斯两人的头顶将身后的望楼给直接射塌。 接着又是一箭轰在韩非、李斯两人躲避处的城垛处。 “轰”的一声,巨石垒砌的城墙被射塌一块。 巨大的箭簇从外墙射进内墙,石块的碎屑被顶出飞溅。 铁皮包裹簇圆的箭头赫然露出在韩非、李斯两人面前。 相距不到一米。 两人被箭簇上携带的杀气掀翻在地。 箭尾在墙外嗡嗡的鸣响,仿佛很不满意城墙的阻隔。 第三支箭则射向城门,铁皮包裹的巨木城门顿时被穿透。 巨箭射入约有三米,威势吓人。 韩非与李斯两人稍微愣了下神后当即传令手下副将,率军守城。 秦军习战,即便有如此威势吓人的巨箭攻击,照样按照守城的程序cao作。 弓箭手射击,城头上刹那间布满了秦兵。 箭雨袭来,司空燕令前军举盾蹲地躲避箭雨。 夏洛奇带来的卫城武卒装备精良天下无双,秦军的箭簇根本无法穿透铠甲,除了少数箭簇射击到铠甲防护不到的地方,比如膝盖、脚背、脖颈等处。 一阵箭雨后,暴露在温城下的一万多卫城武卒伤亡约有百人。 随即,司空燕手中长剑一挥,撞城车就从后面开了过来。 集中攻击南门,因为此处地势比较开阔,兵力还能展开。 东门、西门地形狭窄,只能通行,无法进行有效攻击。 秦国占据地形上的优势在此就体现了出来。 他可以出来打人,通过狭长的崤函通道没问题,没人伏击他。 可别国要是想打他那麻烦大了。 首先函谷关就是天险,攻克它费老鼻子劲了。 即便攻破函谷关,里面秦军修筑的无数的防御性的城池多如牛毛。 加上地形复杂,山路宛转,随便打个伏击,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加上后勤补给,战线一拉长,关东六国谁也没有完备的后勤补给线,谁也没能力保证这么长的后勤补给线不被秦军攻击。 所以,战国时代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时代,活该西秦能欺负其他六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