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十九章 赵王雄心 (第1/2页)
“信陵公子,小夏公子,这些日子寡人要出去办些事情。” “所以,国内之事还需二位协助平原君共同治理些许,可否?” 邯郸城内颓丧的气氛一扫而空,万民积极向上,大城内顿时秩序井然。 赵王丹见城内人心已稳,就开口请求道。 “喂,你可是赵王,怎么能擅离职守?” “真的有要事,不然不会提此过分要求。” 赵王丹眼眸中露出炽热的希冀道。 “好吧,就当我接受你赏赐的回报了。” 信陵君知道赵王如此说一定有其深意。 战国时士人的国籍并不是十分重要,这一点与西周的分封有极大的关系,无论你在哪个诸侯国,可你有一个大身份,那就是周人。 跟以后华人、中国人成为一种统称一样。 可此时赵王要求信陵君与夏洛奇两人协同平原君协理国事,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那就是我把你们当成赵人,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谋臣,希望你们能够为赵国的再度强盛努力。 战国与春秋的分野,极其重要的是作为共主的周王影响力下降,而诸侯王的诉求上升。 所谓王道乃是尊周,所谓霸道那是自强。 自强是战国最重要的标志。 每一个诸侯国都希望成为天下最强盛的那一个。 总体而言是如此,可各国自强举措中又有上中下的分野。 比如西秦,绝对是立意最高的那一个,商鞅变法的目的乃是强秦,而这强秦的目的却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第二梯队的自强各国要数三晋之地的韩赵魏,但他们的自强绝对没有横扫天下的概念和想法。 三晋乃四战之地,无论是赵,还是魏,抑或是韩,四周的地缘政治是最复杂的。 因此,三晋的自强变革等等措施首要的目的是自保,然后是尊王,从来没有像西秦那样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自强分野的最下则是齐、楚、燕之流的诸侯国,他们没有极其强烈的内在诉求,也没有紧迫的外在压力,他们的自强只是效仿而已,见别的诸侯国都在变法,所以他们也要学着变法。 所以,楚之变法最糟糕,齐之强国也是昙花一现,更别提燕国了。 除了有碣石学宫在各国间有所影响外,其余皆不足。 因此,赵王丹此次逃过一劫,内心里的变法强国意愿竟然提升至第一阶层了。 这个穿越工科男被秦军给打醒了。 他要与信陵君、夏洛奇联手,努力将赵国打造成为像西秦那样的国度。 一统天下这个概念不知何时隐隐然成了此时各诸侯国上层谋略绕不开的一个焦点。 虽然函谷关各国缔约,十年内不起战端,可谁心里不清楚,这十年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看谁发展快,看谁改革狠,看谁气魄大,看谁招揽的人才多,看谁粮草积蓄多,看谁雄心壮。 赵王丹是关东六国第一个醒过来的人,他要去做些事,他要成为赵武灵王之后的中兴之主。 他有这个条件,此时邯郸之围解困,民众对他的忠诚度、信任度都大幅上升,朝中大将尚有廉颇、李枚在,一边一个足可御边。 如今又获得信陵君的加盟,赵王丹认为更是如虎添翼,还有卫城小夏公子,这个横空出世的妖孽天才,竟然是我赵国之人,怎能不加以笼络利用呢? 西秦商鞅变法,这个商鞅本来是魏人,可惜魏王不能用其才,让他溜走,到了西秦,却帮西秦强盛了国力。 我为什么不能效仿西秦呢? 这夏洛奇与那商鞅比,哪点差呢? 灵武宫内随便献出几条对策,都是那些文武大臣想不出来的招数。 扫大街? 亏他想得出来! 赵王丹想着都要发笑,虽然野鄙,丝毫没有贵族之文雅,但出奇的是效果却好的不行。 还有重点的重点,那就是粮饷问题。 小夏公子真是我赵人也! 主动献出十万多石粮草,当真是解朕忧心啊! 那个信陵君就更不用提了。 只要他留在赵国,他门下的三千谋士与平原君的三千谋士合在一起,赵国的人才库岂不是天下第一了? 所以,此刻赵王丹要去做些他擅长的事情。 告别信陵君与夏洛奇,赵王丹回到宫里,背上工具袋,带上一队亲信,悄然出宫去了。 目的地,中山上虞! 若是夏洛奇知道赵王丹去中山上虞替自己筑城盖房子,心里会不会感动呢? 赵王丹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只是现在不想告诉夏洛奇,要在筑完城,盖好宫殿。 然后装修好,种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