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深处_第十一节 15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节 15天 (第2/3页)



    “这招不错。如果有共军埋伏,他们不会不顾遇险的所谓同胞。”

    “可以上路了,”阿齐红着脸说。

    “嗯,走。”

    车里果然没有可用之物,连油都是干的。有油也没用,因为火花塞是坏的。从地图上看,离这里最近是敌军CB师预备队集结地,所以必须马上离开,向南走。越往南就越安全。

    “在想什么?”左门感觉阿齐越走越慢。女人不重,对一名特种兵来说,再背上十里路也不成问题。

    “他们应该是在这里下车。”

    “很显然。”

    “然后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往东,打算穿越我们设伏的区域,那边的路是ID团防区,平时有巡逻车队路过。”

    “所以说,他们是敌非友,这点很肯定。”

    “既然车的方向是北面,他们应该是要投奔共军。车是坏了,但完全可以沿着大路走,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公路目标大,”左门想了想,不知不觉放缓脚步,“步行走不快,拐进小路可走可藏,只要再上那边的大路就安全了。”

    “一定有友军在追赶他们。”

    “但不可能追得太远,这里是敌我交接界,又处于CB师炮兵射程。”

    “如果有共军从北面来,也不会追得太远,除非他们想撞上A国M1A2主战坦克的炮口。”

    “对。”

    “你听到了吗?”阿齐停下来。

    “什么?”

    “枪声,就前面。”

    “很好,告诉我是什么情况。”左门感到欣慰,有这位首先是特种兵的医护兵在,他省了不少麻烦。左门是东大医学部外科硕士,是毫不惨假的正牌医生,但在军事技能只是比熟练的步兵强一些。

    “有小口径速射炮,应该是步兵战车。”阿齐听了听,把女人平放在路旁,扒在千疮百孔的混凝土路面上,艰难地分辨。

    “从轮距上看,属于*步战车,是一支轻型机械化分队。”

    “会不会是来接应这个女人?”

    “不好说,除非我们能够确认这个女人的同伴不具备通信能力,”阿齐站起来,“但前面在交战,也说明了这支分队正执行某种必须完全的任务,不得不进入友军控制区。”

    “多远?”

    “大概有一公里左右。”

    左门想了想,“那里还不算友军控制区。”

    “从交火密集程度上看,规模不大,应该碰上了友军侦察队。”

    “侦察队?”左门摇摇头,“侦察队大多携带重武器,遇到重装敌军一般不会恋战,都会马上脱离战斗。”

    阿齐下意识地看一眼女人。

    左门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阿齐,不管怎样,都不能再走大路,”

    “是,医务官。”

    “要有心理准备,我们可能要穿越一片乱糟糟的废墟,谁也搞不清楚是谁的控制区,会有饥饿得发疯的难民和趁火打劫的强盗。”

    “放心吧,医务官。总能找到合适的枪和足够的弹药,只要有枪,我们就没事。我们一定能安全地回到指挥部。把这个俘虏送到,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是这样,那就拜托了。”

    “一起努力。”

    联军指挥部。

    莱布其上将绷紧嘴唇,背对着作战态势图。3号机场战役已进入白热化,即使扔开地图,他也能把前线敌军各部的番号、主官甚至履历倒背如流。

    空降82师通过伞降和(直升机)机降,在3号机场周边几处要地投放了二千精锐,装备有轻型空降战车和单兵反坦克火箭等。集中一个加强营约八百人主攻3号机场,其余各部负责截断敌援通道。

    守卫3号机场的是敌CB师ID团,由于防区要地众多,兵力较为分散,直接驻守机场的只有约一个营步兵和一个59D坦克连。从兵力上讲,空降82师在局部上形成了绝对优势,即使在全局上也至于落下风。CB师掌握的预备队也不多,IF团在中央山脉北段配合武警KD师阻滞陆战1师,但防线易守难攻,可能会有富余兵力东调;IE团加强了师属炮兵两个营和东线指挥部调拨的少量装甲兵,刚刚接替QI旅,加紧修筑玉山公园防线,无瑕北顾。QI旅在此前的玉山拉锯战中损耗太多,已退到后方休整,但仍可能拼凑起机械化应急分队重返战场。

    莱布其动了动嘴唇,“参谋长。”

    “我一直在您的身旁,尊敬的四星上将阁下。”

    “一小时后的联席情报会议准备得怎么样。”

    “CIA太平洋分部联络处,J国内调室及陆自情报局第四区,台军军情局,三大系统的代表和分析专家将在半小时后到齐。”

    “J国方面有个叫板田少室的在吗?”

    “您怎么突然问起他?”

    “据CIA密报,他与J国官房长官有频繁的密电往来,陆自的人好像对他也不是很熟悉,据说一到任就四处游荡,前些日子还跑到298旅去。我真不明白这些J国人背着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估计,跟刚刚被破获的中共时小兰部有关系。最近台军宪兵司令部的投诉很多,说J国人连招呼都不打就在他们的领土上乱抓人。”

    “跑了就跑了,一个被识破身份的女人掀不起什么风浪。昨天CIA发来的简报,你看了吗?”

    “昨天的简报?”参谋长很快锁定回忆,“您是指林兰?”

    “对。”莱布其如数家珍道:“林兰,54岁,第八战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