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 我家大哥常常教育我 (第1/3页)
来自677高地的炮击刚刚平息。 宪兵排长李忆鸿中尉踩过两个单兵坑之间的凌乱杂草,捡起半截没熄灭的“珍品云烟”,抽了两口。 A军顾问加里林中尉在88式通用机枪坑里摸索了一阵子,翻出几个特别的软装烟盒,递给李忆鸿。塑料套里面,每一个烟盒都用油性笔写着各式字样,诸如“大理meimei刘菲菲”、“迪庆jiejie珠玛木错”“昆明mama李小美”等等。 “特供烟。”李忆鸿呛了一下,“名符其实。” “是ID团。”加里林cao着古怪的口音,用汉语说道:“在我军情报库里,这种特供烟封装下线以前都有当值女工亲笔签名。这是CB师的特殊待遇。” 加里林又名林家辉,英文名写作“GarryLin”,表面上隶属游骑兵75团,实为CIA太平洋分部派遣。这位“外黄里白”的A军顾问是第四代华裔,自小就融入白人社会,连所谓母语都是加入CIA后,专门跑回唐人街找亲戚恶补的,发音并不比白人流畅。 “大陆烟厂的广告真是无处不在。”李忆鸿感慨万千。 “CB师原本就打着‘云南预备役步兵师’的旗号,同时也是目前唯一上阵的驻滇部队。省里为此还下过批示,烟草集团便将麾下几座烟厂的一线员工全部换成女工,专为CB师量身定制。” 李忆鸿若有所思,“这会不会勾起思乡之情,有动摇军心之嫌?” “PLA是政工治军起家。”加里林摆出对敌研究专家的派头,“他们对付敌方心理战的不二法门,就是直接照搬敌方的软化宣传手法,提前给上阵官兵打好疫苗。这招在对越冲突时就用过。勾起思乡之情是必然的,非但不会动摇军心,反而能激发杀敌报国的热情。” “话说我们,是干什么来的?”李忆鸿提醒道。 加里林讪讪转入正题,“如果是ID团接走逃兵,情况就复杂了。根据板田二佐补充的线索,该团政委常曙就是曾经潜伏京东市长达四年的少校特工头目,南中车常。” “奇怪的名字。” “奇怪吗?”加里林不以为然,“贵国自《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诸岛后,殖民区不少人就纷纷改用J国姓氏,直到1945年J国战败,才恢复祖姓。” 李忆鸿毫不客气哼一声,“干我屁事。” “只是就事论事,李中尉不要在意。”加里林颇有涵养地笑了笑,却一把抓住李忆鸿的话外之音,试探道:“298旅宪兵连不是以原住民为主吗?李中尉祖籍哪里?” “湖南湘阴。” “噢.......湖南人里我记得有个叫廖耀湘,名字有意思。” “难得你知道这名字。”李忆鸿余愤而消,“不过,他是邵阳的。” 加里林淡淡道:“了解贵国军史是职业需要。” “其实你早已把我的档案,倒背如流了吧?”李忆鸿冷冷道。 “令狐上尉的也不例外,没办法。”加里林坦然承认,“不过我对李中尉的背景,特别感兴趣。个人兴趣。” “哦?” “只是个人兴趣,因为你的名字很有记念曾祖父的味道。李老将军出身黄埔五期工兵科,但效力的是新38师这支杂牌出身的王牌部队,因此抗战期间一直比同期生升得慢。28年连长,33年营长,1942年受孙立人极力保荐才升到团长。驻印军反攻缅甸时战功卓著,甚至得过乔治六世(注:二战时英国国王)授勋和罗斯福总统祝词,但直到1944年孙立人升任新1军军长,才因此晋升少将,接掌新38师。” “记得倒比我还清楚。” “1946年林彪围困四平,国共双方相持不下。新38师猛击侧翼,才迫使这位常胜将军放弃四平,抱憾终生。” “凡是涉及中国内战的,西点军校都喜欢给盟友面上帖金。”李忆鸿似乎并不领情,“四平保卫战是陈明仁将军守得好,新38师顺便沾了点光。至于林彪,西点军校的研究也不尽全面。世上本没有常胜将军,只有越败越强的悍将,或者能胜满打、不胜必撤的智将。共军当时不擅攻坚,以己之短击敌之长,敢于急流勇退才是明智之举。俗话说胜仗易打,败兵难带,后来四野就胜在用人。林彪最出色的不是指挥才能,而是将将之才。四平之后,他不再直接指挥作战,而是下定作战决心,再全盘交由刘亚楼部署。如果你了解得再多一些还会发现,共军名将中四野最多,一野最少。比如早年被彭德怀撤职查办的‘孬种’李天佑,一转到林彪手下就翻身成了老虎。归根结底,蒋总统就败在用人上。” “嗯,47年撤换孙立人、起用郑洞国就是最大败笔。长春一役郑洞国战败投降,连李将军都受累被俘。” “郑长官怎么就成了败笔。”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李忆鸿对这位外军顾问抵毁曾祖父的另一名老长官颇为不满,“中国有句老话,勿以成败论英雄。郑长官不是不能打,是太听他校长的话。” “好像扯远了。”加里林终于绕到关键问题,“据说李将军被俘后,PLA曾多次派人劝他出山领兵,连老军长郑洞国(注:新38师驻印期间扩编为新1军,郑洞国初任军长,后孙立人接任)当说客都没说动,执意要返回原籍。回乡不久,老师长孙立人就来信劝他赴台......” “不是来了吗?”李忆鸿反问。 “是啊。可惜不久就受‘孙立人匪谍案’株连,全家入狱。” “那起冤案已有定论。我不知道你突然提起好几代以前的事情,有什么意思。” “别误会,李中尉。我个人只是好奇。” “我祖父就是在监狱里出生的,陪曾祖父坐了几年牢,直到蒋总统病逝才看见阳光。那起冤案也连累不少人,出狱后大多晚年凄凉。我可不是靠祖上背景进宪兵队的,反倒因为伯祖父在大陆,每次升迁都受审查。” “李中尉的伯祖父在大陆?”加里林故意惊讶。 “曾祖父前妻生的。迎骨灰回乡时来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