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疯暴_第三十二章 都来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都来住 (第1/2页)

    无论是从“无事不登三宝殿”来讲,还是从“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角度来分析,这李恪肯定是有事才来的。按理说,他的身份比较尴尬,每次说到大唐需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的时候,就免不了提到隋炀帝,再说到隋朝的血统、后裔,那就免不了说到李恪的母妃,杨妃,“色冠隋唐”不为过。确实是漂亮,不得不说杨家的血统就是好,这李恪的相貌也是这李唐皇族中的佼佼者,人家挑的就是优点来长的。但从血统上论,直接就将他定位在一个尴尬的标准线上,李世民从内心上讲,也曾经想过这皇位如果落在李恪身上以后会发生什么,长孙无忌也给李世民提过醒,最后从贞观年间的平安过度,到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对李恪的迫害,也说明了这李恪确实存在动摇皇位传承的可能。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李宽感觉这些眼前的人们,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还是李承乾、李泰或者是李恪,都是悲剧人物,最起码那么尊贵的身份和血统最后都是落个身死,含冤,不甘,遗憾,这本身就是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但如今李宽的到来能否给他们一个机会呢?从先前在东宫跟李承乾的话里话外就知道,这李世民的父亲形象远远没有那皇帝形象让人深刻,他的儿子们都是先惧怕这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然后才想起那父爱和亲情,从人伦的角度分析,这是皇家的悲哀,那句“愿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是多么的悲凉,无奈。本是人人羡慕的超然身份,在此刻显得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没有人情味,但偏偏却沾满了血腥。普通人家能感受的温情,在帝王家就是最大的奢侈品。李宽感觉这封建制度下的王朝是多么的可笑啊,这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强的王朝都不为过的,却在皇位继承上存在那么多变数。安史之乱之前的皇位传承只有高宗李治是和平继位的,其他都伴随着多多少少的杀戮,但李治之前呢?李承乾那最无疑问的太子,真的想去造反吗?李泰那么聪慧之人,真的说出那句“杀子传弟”的蠢话吗?李恪也许望着那皇位也曾经摇过头吧?不应该,从李世民那里没开好的头,为什么要轮回在自己儿子身上,一个能驾驭文武百官治理江山的帝王,一个能平衡新旧勋贵矛盾的帝王,一个能开疆拓土威震华夏的帝王,一个能存在千古争议的帝王,但却做不好一个父亲,哪怕是及格都达不到,不应该。

    从李恪笑容满面叫李宽二哥的时候,李宽就感觉眼前的少年,要有个好归宿,不应该被算计,从现在开始,引导,让他和青雀都离那个位置远远的。李宽笑着对李恪说道:“三弟,从我入宫以来,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吧,你这还是头次来武德殿,按理说,以前你应该跟青雀关系不错吧?你俩的年纪相同,据说你只比他大一个多月而已,就像我跟大哥一样,应该能算聊得来的,怎么?是因为我在这武德殿,不方便?还是你有其他的顾忌呢?”李宽这么问,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但更多是用真诚去对待李恪,说话越是随便,就越证明,他从来都没在意李恪为什么从来没来过武德殿。李恪没想到这头一次见到李宽,对方就能跟他这么说话,从身份上来讲,李宽算是半个嫡子,而且同属长孙家血脉,总比自己身上的杨隋血统让人们少些猜忌。而且从待遇上来说,能与嫡子李泰同住在武德殿,这就表明了李世民的态度,也说明长孙皇后那句“与嫡子无异”不是随便说说的。李恪渴望对方能跟自己坦诚相待,因为在这皇宫里,母妃时刻都告诫着自己,谨小慎微,一定要对人谦恭,无论是谁,就算是对皇家的奴婢都是将心中的不满隐藏起来。李恪害怕,他害怕自己万一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的母妃和自己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就算是自己的父皇也没法完全顾及到他们的。所以,远离暴风点,只能远远的看,因为在这皇宫里,哪怕是空气都透着那一丝丝窥探,随时可能凝聚成麻烦降临到他们母子身上。半年前,很多人都谈论着两个嗣王爵的皇子被李世民要回自己身边,而且从宗正寺的族谱上就重新录撰过的,李泰是嫡子,无可厚非,那聪明的脑袋一直都是除太子之外的焦点,那李宽呢?亲自开口要王爵封号,长篇大论的比较,而且小有传言那“宰辅之才”,李宽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曾经那个暴风的旋涡就在自己脚下,随时可能会让他遭到各个阶层各方势力的无形打击,因为这随皇帝心情而宠爱的皇子,就必须是嫡子,半嫡子也不行。所以李恪当然会远远的观察,因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