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别问我在不在。 (第1/3页)
电大,三号楼,201。 陈一鸣正在电脑前忙活。 “滴滴滴......” 右下角QQ的图标在闪动着。 陈一鸣轻轻按下快捷键,聊天界面便弹了出来。 对方的昵称很陌生,也很杀马特,反正就是一串莫名其妙的符号中间夹杂着几个生僻的汉字,发来的消息却很简单,两个字,“在吗?” 陈一鸣想了想,立刻噼里啪啦敲了起来。 “有事请直接说事!别问我在不在,在不在的。你让我怎么回答?我说在,你跟我借钱怎么办?我说不在,你请我吃饭怎么办?在了没好事怎么办,不在错过了好事又怎么办?所以,请直接说事,这样我好决定我在不在。” 那头足足停顿了几分钟,陈一鸣都看完一部动作教学片了,才又听见QQ的消息提醒。 “陈一鸣,我是唐黎,就想问问你我们国庆节准备组织在燕京的同学聚个会,你有时间吗?十月三号在五道口。” 唐黎是以前高中班上的班长,记忆中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成绩倒是好得不行,在水木大学念书。 曾经自认不凡的自己在高中铆足了劲,成绩最好的一次,也比她低了一分。 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句吹自己的话。 现在摆在陈一鸣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份尴尬。 玛德,还以为是哪个校外认识的非主流社会女青年呢。 谁能想到一个成绩这么优秀的乖乖女会取这种名字...... 灵机一动,陈一鸣立刻又将刚才那段话复制了一遍,一模一样地发了过去。 “这是自动回复吗?真有意思,还能这样玩。” 陈一鸣又复制了一条过后,等了差不多两分钟,“咦?班长?哈哈,不好意思,刚才出去了。” “没事,你看之前的消息记录吧,十月三号准备搞个小型聚会,不知道你空不空。” “行啊!到时候我过来。” “好,等定好地方了发短信告诉你哈。” “要得!” “好亲切的方言,哈哈。” “哈哈,就是。那班长到时见。” “嗯呢,886” 一个数字又将陈一鸣的灵魂朝着这个年代拽得更深了些。 一个邀请,也把一些原本沉睡的记忆搅了出来。 身为一个小镇青年,陈一鸣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镇上念的,一直是个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让他去参加隔壁市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陈一鸣自己也争气,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那所中学的英才班。 而后的三年,有过跌宕,但一颗聪明的头脑没有变化,成绩一直很优秀。 若非高考发挥失常,他本来应该是在一所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中就读。 然后,便是燕京的四年大学,毕业工作,自此跳出那个小镇,实现一生的进阶。 高中和大学的经历,从小镇到都市再到首都,虽然给了他极大的冲击,让他变得敏感又自卑,但同时给了他丰富的视野和经历,让他在日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创业之路,并最终得偿所愿。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若没有见过光明,本可以忍受黑暗。 但见过了就是见过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去自己的柜子中翻出了一个当初和录取通知书、银行卡、户口簿装在一起的黑色小本子。 他在报到的时候才偶然发现的,居然是个电话簿。 翻开这个充满着时代气息的黑色小本子,一个个名字唤起了他尘封的记忆。 绝大部分都是高中的,有几个初中的,也有零星几个小学的。 许伟,一个欢乐的小胖子,在初三下学期,曾经信誓旦旦地定下目标,要考到县城最好的学校念高中,如果考不上,就辍学。 于是,他就辍学了。 黄冬春,一个眉心有痣,生在冬春之交的帅气少年,信奉着男人要么穿上西装,运筹帷幄;要么穿上军装,镇守四方,所以高中还没念完,就去参军报国去了。 如果遇到此刻的陈一鸣,或许他的人生又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因为还可以穿上女装,祸害一方。 徐培,高中同桌,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天才,真正的天才。 经常和陈一鸣讨论一些诸如“唐文宗是李昂还是韩愈,宋理宗是赵昀还是朱熹”之类的奇葩问题; 和陈一鸣一起上课睡觉,中午就去校门口的小店里开一台机子,打实况足球,或者台球室占个位置打斯诺克。 两个月下来,陈一鸣从年级150名滑落到800名开外,徐培从160名强势挺进前30. 以至于他一度以为徐培也是那种晚上偷偷开台灯的选手,这个误会直到多年以后才解开。 ...... 有好些人,陈一鸣记得余生都不曾有过联系,但并不妨碍当时的他郑重地在本子上写下对方的名字时的真诚。 就像每一场婚礼的誓词一般。 挑了几个可能很快用得上的号码存进手机通讯录,不过都是座机,也不知道能不能联系得上。 陈一鸣从回忆中慢慢挣脱出来,宿舍的窗外,一方湛蓝天空不知何时已经乌云汇聚。 黑云压城,正是收割的好时候啊! 陈一鸣合上笔记本,拿出一把雨伞,撑着伞走出了寝室,去往曹cao快送的门店。 等他在门店中稍微坐了一会儿,四点五十左右,第一个员工便已经前来。 看那朴素的穿着,昂扬的精神,黝黑的面容,正是曹cao快送一号员工罗森。 陈一鸣笑着打了个招呼,“来得挺早啊。” 罗森稍有些拘谨地点了点头,咧嘴一笑。 “对工作有没有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