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辞官遗书 (第2/2页)
,还卖起了粪肥。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都能过得起体面的生活,在大灾之年,再也不用流离失所等等。 如今他人虽已经死了,但他留下了锦囊妙计,他决定要造福百姓,让普通百姓也能吃得上饱饭。所以就让家里的第一粮行和其他门阀世家商量着降价,最终的价格会降到一斗米四文钱。 “斗米四文钱!这怎么可能?” “是呀,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谁说不是呢?冠军大将军疯了吧?” “疯啥呀!冠军大将军已经在打突厥时战死了,这是他留下来的遗书。” “冠军大将军仁义无双啊!” “此乃活菩萨转世啊……” “如此好人,怎么就战死了呢?老天不公啊……” 长安城百姓由粮食降价中,转向了议论杨义,他的这一波saocao作,可谓是赚足了名声。到时候他耍点小手段,再将长安城里开不下去的粮店弄到手,他就可以垄断长安城的粮食市场了…… 两日后的朝堂上,大臣开始彪炳自己的丰功伟绩了,还将更多的马屁拍在了李世民身上。 “启奏陛下,近日来,夏粮大丰收,粮食价格每日下跌。百姓手中的粮食供过于求,粮食需求锐减,导致了东西两市的粮价一天数降,如今已降到了斗米四文钱。” 李世民惊得站了起来,眼睁睁的看着戴胄:“戴爱卿此话当真?当真是斗米四文钱?” “启奏陛下,臣所奏之事句句属实。如若陛下不信,可问旁边诸同僚,如果陛下还不信,亦可微服私访一番。” 虽然李世民已经信了八分,但他不认为这些门阀世家会那么好心,将一斗米降到四文钱,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李世民连忙看向魏征:“魏爱卿,此事你可有耳闻?” 魏征作为黄门侍郎兼谏议大夫,他是时时都关注着民生、官员的德行等。民间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只等李世民一问,他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 “启奏陛下,此次粮食降价另有隐情,并不全像戴尚书之言!” 李世民一听,乐了。忙问魏征:“那是什么隐情?魏爱卿快快道来。”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日,长安城内的粮价突然就降了五文铜钱,可还没等百姓反应过来,又降了两文。此后数天来,从斗米四十五文就降到了十文钱,这两天又从十文降到了四文,居臣暗中调查才弄清楚情况。 原来是冠军侯冠军大将军杨义留下了遗书,如果他此战不能幸免,如果战死沙场,便要用家中的产业造福天下百姓,要和门阀世家打粮食的价格战,一定要将粮价降到斗米二十文以下。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门阀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们就狗咬狗了,直至降到了今天的四文钱!” “是他!” “原来是这混小子!” “嘿!这小子死了都不能安生!” …… 朝堂里议论纷纷,虽然他们表面称赞杨义的善举,可心里却问候了杨义祖宗十八代。他们也是有粮店的,你杨义这么搞,这不是把他们给坑进去了吗? 特别是李道宗、李孝恭这些郡王家里,他们的田产可是多不胜数,粮食更是放到发霉。城里的粮店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现在被杨义这么一通乱搞,这无异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李世民已经被惊呆了,眼泪不自主的从两边眼角滑下来。 众大臣也静静的看着李世民,他们都知道李世民这时想起了什么事。那个人在战场上,所立之功是所有将士公认的首功。 可是,这么耀眼的一颗新星,就这样陨落了。 “呜呜呜~~”良久之后,李道宗居然哭了出来。他在那里捶胸顿足:“都怪我,没有保护好他,是我的错……” 长孙无忌看到李道宗这样,他也非常难过。但他在朝堂上,他也不好去劝,更不好去拉拉扯扯,所以他要用别的事将这件事叉开。 长孙无忌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间空余的位置,向李世民行礼:“启奏陛下,说到杨小子的遗书,臣也有一份,是昨日他家仆人送来的。” 李世民愣了一下,才从悲伤中醒过来:“呈上来!” 宦官轻轻地将这份遗书呈了上去。 李世民低头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只见上面写着:如若此次征战不幸战死,望姐夫将义儿名下的十二官职撤掉吧,以慰我九泉之灵,义儿拜谢! 李世民再次泪目:“他既然已经不在了,授他的十二个官职就撤了吧,随了他的愿了!” “是,陛下。臣知道怎么做了。” “退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