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 (第2/3页)
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眨眼即合、连一丝伤痕都未留,那点小伤小摩擦在恐怖的恢复力面前根本就无关挂碍。 薛剑没有尽全力,他隐藏了自己的真正实力,这是他对瀛洲仙岛不熟,心中还有所顾虑。 若是全力出击固然能横扫三位出十字诀心法的地仙,但彻底暴露了战力,势必会引起其他仙人的注意,待他气尽力竭之时,难保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 为了让自己不成为众矢之的,薛剑便暗中韬光养晦,装出一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击败三位地仙的样子。 “十字诀心法果然厉害,连三剑侠之一的薛剑都扛不住了。经过这一番的缠斗,没有仙人敢再找伯、仲、季的麻烦了。”叆叇意味深长的道。 “薛剑也不过如此,我还以为他真是不败仙人呢。经此一败,威名必损的三剑侠就留下污点了,以后不足为虑。” 菡萏志得而意满,仿佛胜利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薛剑不理四周之人,狼狈不堪的爬起,就地而坐,将道门打坐十二法之一的灵独觉法给运了起来。 灵独觉法很微妙,讲究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最忌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朴;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所谓的一切皆消殒,甚至于尽归寂灭。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 心本虚灵不昧,于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于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 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 故日子: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 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 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 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 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果然,打坐的薛剑心中已有所顿悟,浑身散发着神圣的光晕,一股让伯、仲、季三仙都感到元神一阵恐惧的威压出现在他的手间。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上古时期的人们皆有此习惯,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 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仓颉造字是神话传说之一。 仓颉,又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他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缩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 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六书’之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后人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甲骨文,全称‘甲骨卜辞’,又叫‘龟甲兽骨文’、‘契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符箓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而文字除了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在人们的心中同时蕴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