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八章 以卵击石 (第2/2页)
清蜀中的决心,这么多军头骑在百姓头上,蜀中还有宁日?大唐能收蜀中之钱粮? 蜀中不同于其他地区,如关中、河陇、三荆、宣翕、淮南等地,在唐末的大动乱中一波又一波的清洗,利益阶层被屠杀一空,连高骈这等名将都被拉下马,死无葬身之地,就更不用提什么世族大家。 而蜀中相对和平,从懿宗朝南诏攻蜀开始,他们就一直墙头草两边倒,田令孜、陈敬瑄来了,他们认田令孜为父,韦昭度引神策军来了,他们纷纷响应,攻打田令孜,王建来者不拒,全都收为义子,继续统治原地,王建不行了,屁股一挪,又成了大唐的忠臣孝子。 这些人固然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但却是大唐肌体上的蛀虫。 只服从自己的利益。 不是李晔看不起蜀军,而是对如今唐军战力有足够的自信。 杨师厚引五千银枪效节都两万辅军追击王宗黯。 没想到王宗黯叛军一见是杨师厚,连对阵的勇气都没有,还没正式交手,就分崩离析。 只有王宗黯头铁,引本部两万人要跟杨师厚过过招。 文人相轻,武人更是谁也不服。 毕竟王宗黯也是跟随王建从忠武八都起家,用为牙将,黄巢、朱温什么阵仗没见过? 都是提着脑袋玩刀子,谁也不虚谁。 而且他也看清楚了,蜀中局势,谁能击败杨师厚,谁就是蜀中之主。 武人的野心在王宗黯胸中熊熊燃烧。 有些人一辈子没机会,现在机会摆在眼前,不知珍惜,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王宗黯与诸将血誓,同力破唐军,共取蜀中为基业,积极联络马殷引为外援,气势汹汹杀向南面。 为了显示决心,王宗黯散尽家资,激励士卒。 当初王建若有他的决心,恐怕也不会让马殷攻入蜀中。 王宗黯能想的都想的,能做的都做了。 然而面对杨师厚和银枪效节都,依旧改变不了什么,唐军经历的血战远比蜀军多,蜀军打不过楚军,兵力优势巨大的楚军打不过银枪效节都。 尽管王宗黯骁勇,领诸将奋战,但在银枪效节都面前,依旧兵败如山倒。 装备、士气、战力都不在一个档次。 是役,王宗黯大败,阵亡者七千之众,余者大溃,银枪效节都斩叛将二十七人。 王宗黯也只能令几千败兵向梓州逃窜。 魏五郎引三百精骑,追杀百里,携王宗黯首级而归。 与此同时,成都之南,吕师周两千亲卫都一万辅军战兵,破王宗信三万军。 与王宗黯相比,王宗信就更上不得台面,王宗信是蜀中本地人,谁来就投谁。 不过大唐的诏令显然威胁到了他的利益。 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武人牙将的逻辑很简单,能用刀子解决的,就尽量别废话,如果成都是杨师厚镇守,他或许会谨慎一些,不过吕师周的名声不响亮,连杨崇本都比不上,所以王宗信就看准了成都这块肥rou,别管以后如何,先眼前快活一场再说。 蜀中的钱粮可都在成都。 这时代,大概只有杨行密与李晔知道吕师周的生猛。 吕师周令亲卫都披重甲在前,以两千之众杀向三万叛军,待敌前阵大乱,持刀与一万战兵突进。 贪私利者必怯于公战。 王宗信欺负欺负山贼、南诏人、羌人还行,碰到亲卫都就不行了。 亲卫都是跟随李晔起家的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大唐和李晔脸面。 如今唐军诸强军并起,黑云长剑都、银枪效节都、黄头军、骁骑军,再不弄出点成绩,就要落于人后了。 王宗信威望不强,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其部众也不足以成为联军核心战力,别看联军兵力多,心思也多。 历来联军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王宗信高举叛旗,自然也成了唐军进攻的目标。 连他本人都死在亲卫都的横刀之下。 联军顿作鸟兽散。 这场闹剧只持续短短两个月便被平定了。 战败的刺史们连同家眷、部众被发配到松州,让杨崇本调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