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北宋时期各地名酒目录(摘自宋人著《酒名记》) (第3/3页)
之一。 32.杨开府:即杨戬,北宋末年宦官。 33.白矾楼: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京师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人谓之矾楼。《东京梦华录·酒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 34.忻乐楼:即任店,《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近北曰任店,今改作欣乐楼。”《东京梦华录·酒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閤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35.和乐楼:即庄楼,《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近北街曰杨楼街,东曰庄楼,今改作和乐楼。” 36.遇仙楼:《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至朱雀门街西,过桥即投西大街,谓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37.玉楼:明·《汴京遗迹志》:玉楼、状元楼俱在新桥东北,此文提到的新桥应该即指龙津桥(明朝人所见的龙津桥已位于金朝扩建后的城内)。《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到底是玉楼还是王楼,亦或“王”“玉”均有,今已无考。 38.铁薛楼:《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自土市子南去,铁屑楼酒店……,直南抵太庙街、高阳正店,夜市尤盛。” 39.仁和楼:《东京梦华录·酒楼》:“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归田录》: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 40.高阳店:《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自土市子南去,铁屑楼酒店……,直南抵太庙街、高阳正店,夜市尤盛。” 41.清风楼:《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西去大街曰大巷口,又西曰清风楼酒店,都人夏月多乘凉于此。”《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佳宾,觥酬交作。” 42.会仙楼:《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如州东仁和店、新门里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馆动使。” 43.八仙楼:《东京梦华录·酒楼》:“州北八仙楼。” 44.时楼:《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 45.班楼:《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自瓮市子北去大街,班楼酒店,以北大三桥子,至白虎桥,直北即卫州门。” 46.潘楼:《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界身巷)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47.中山园子店:《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十字大街)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 48.蛮王园子正店:《东京梦华录·酒楼》:“曹门蛮王家”,曹门即望春门,又称旧曹门。 49.大桶张宅园子正店:《东京梦华录·酒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 50.姜宅园子正店:《东京梦华录·酒楼》:“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 51.杨皇后园子正店:杨皇后,即章惠皇后(984~1036),杨氏,益州郫县人。真宗的皇后,仁宗的养母。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杨皇后园子正店很有可能是《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位于杨楼街的杨楼,亦是一家正店。杨皇后园子正店至北宋末年,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52.三京:北宋之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三京,即除却东京以外之三京。 53.酴醾香:亦作“酴醾酒”、“酴縻酒”。一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也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酴,酒曲,酒母。 54.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55.醅:【广韵】酒未漉也。 56.醪:读作láo。浊酒、〔醪糟儿(zāor)〕江米酒。 57.醑:读作xǔ,经多次沉淀过滤的酒。清酒。用器物漉酒,去糟取清叫醑。同“湑”。 58.醴:甜酒,“醴,甘也。” 59.醇:酒味厚,纯粹。 60.醹:酒味醇厚。 61.醽醁:【广韵】训醽为渌酒,则以醁为淸酒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