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大湖城市圈 (第1/3页)
对于孔教授的提议少了质疑,大家才好继续探讨下去。 现在文教授熄火了,各个地方诸侯出动了。 可是场面一下子就失控了。 兰陵就没有起好头。杨书记没能来,熟悉情况的黄市长已经到琅琊任职,新任市长照着稿子念,任城有样学样。 等到彭城也开始念稿子的时候,江奕给了孔教授一个纸条。 孔教授清了清嗓子,才打断了一下彭城市人大主任:“主任,现在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议题,都比较散,咱们能不能换一个讨论方式?” 彭城市人大主任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我早就觉得这样不好了,每个人都谈本地的心得体会,这些稿子都是没听过孔教授演讲的人写的。早就过气了!” 彭城人大主任以前是市长,比较敢说,也很务实。只是他这句话把兰陵和任城的两个一把手气得鼻子都歪了。 “我觉得也是,今天是来讨论的,又不是来学习的。大家根据各个地市的情况,看看能不能互相启发,我觉得彭城的提议好!” 几番下来,大家终于统一了立场。 “刚刚任城和兰陵的发言里面有一些各自的做法,我觉得里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应该不多,要不然大家先消化消化孔教授的报告,也结合一下兰陵和任城两地这两期农转非项目,思考一下各个地市今后的计划、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大家都认识这个中年人,最近太红了。他的提议大家不得不给面子。 而且,时间也是差不多该吃午餐了。 “好,那就把下午的分组讨论时间挤一挤,下午也提前到1点开始。” 魏教授这样的国家级专家出面,才好让这些相互不服的地方诸侯统一一下步调。 果然,下午1点钟开始,12个地市自觉地按照议题来发言。 “议题很难集中,我建议就按照孔教授提议的七点讨论。要不然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太难集中了。”彭城人大主任又是一个切实的提议,让大家再次统一了口径。 大家在上午就已经拿到了孔教授的七点建议,现在也不按照地市的座次来了,谁有问题就直接提。 连云港先问:“第一个是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这些宅基地和原承包土地都很零散,管理起来太麻烦了。” “我来回答一下吧,”黄大海率先站了出来,今天不容许他低调,要不然别人会说离开杨书记大家就转不起来了,“农村的土地基本上三五年就重新分一次,到时候提前沟通好,把这些进城人的田和宅基地归拢一下,就好管多了。” 众人对他一阵哄笑,你这是“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嘛”! SQ市这次是第一次和鲁南走近,本来就是被徐州大哥带过来的,不过参会的高官倒是上心了: “这些地其实放给村委,让他们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更好,他们更懂得怎么种地。” 孔教授对这个问题可是思考多次了,没让被人抢,自己就口若悬河地阐述起来: “收回土地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形成‘钉子户’。如果不收回土地,那么留在农村的人的承包权将会逐渐增值,他们是最大的获利者。如果是单个人农转非,效果并不显著;如果是批量化的农转非,将会对今后的形成城市发展形成难以想象的阻力。” 果然,这句回答打动了苏北的四个地市,苏南的“强县”工业化路径他们可早就眼红了。只是苏江省历史上就是南强北弱,现在孔教授的思路给了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说不定今后自己也能在城市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第一个议题顺利地PASS。 与彭城、宿迁不同,HA市来的是政府一把手。 淮安占据了一个“淮”字,淮海经济报、大湖城等概念对他们的刺激比较大。这次市里的一把手就是要来看看风生水起的大湖城是在做什么。 “原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开发这一块,其实收益不大。能承担多少城市建设、创业企业投资的重任?” 土地财政没影、国企土地依靠无偿划拨的模式根深蒂固,没人会对这一条细想。如果不是HA市提出来,估计这个问题就会悄悄地溜过去。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一个城市的财政开支要有50-70%依靠土地转让收入?又有谁能够想到农民依靠土地翻身、农村户口再次吃香? 1993年如果没能理清这些思绪,把问题留给二三十年后,整个城市就会像是一张渔网,被一颗颗钉子钉住、无法动弹。 “在扶桑国的电视剧里,拆迁一次房屋就能造就一个富翁。等咱们国家的城市化提高了,这一块收益可就很庞大了。” “原来是囤地呀,我明白了。哈哈哈。”HA市理解了,自己是按照农业开发的思路,一年能打几斤粮食? 可是要按照土地储备的思路,那可就有得整了。 虽然土地拍卖模式还没铺开,但是大家都关注到了深城、闽省的土地拍卖,最后成交价很高。万一以后推广到苏江省呢? 第二个问题也很顺利地PASS。 只是第三个问题可就很麻烦了。短期就业机会可是农转非后首先就要遇到的问题,而且是真金白银地付出。 “说实话,农转非的1万块钱建不了多少高速公路,公寓更贵。要是挑一些效益好点的国企吧,也没几家愿意干的。”SZ市的财政是比较紧张的,可是看着别的地市在推进又有些心虚。 这次就看看卖惨有没有效果吧。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和申城一些企业的合作方式吧。”在孔教授的邀请下,何董事再次充当了吉祥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