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章 博士第一战 (第1/2页)
人民大学,教学楼。 一间阶梯教室里,一个中年男人在大声表演着,当语言匮乏时,身体语言还会派上用场: “华国千万不要上当,他们是想先渗透到你们的经济领域,等你们虚弱的时候再打倒你,最后控制你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他们要控制一切!” 对于演讲者和听众来说,由于英语都是外语,演讲者就比较吃力了。 本来比较残酷的事实,需要煽情的段落,他都只能以“非常、很”等普通语言,远没有母语表达那种感觉。 听众也难受。看着干瘪的数字,听着拗口的外语,大家很是有些昏沉的想法。 “扶桑国就是个最近的例子。拉美各国大部分都是这个结果。这本书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演讲者看到听众没有什么反应,只好放慢了节奏,转而给大家介绍了一本书,希望他们自己能够做一些功课。 “那些家伙们大部分都在芝加哥大学留学。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实际上只是被人蒙蔽了。” 看着这位智利大学副教授的郁闷,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 “包德思教授,我感觉那些‘芝加哥男孩’已经被成功地洗脑了。您觉得是不是因为那些设计改革路线图的人都是数学家、经济学家,他们可能没办法把一些社会元素、民众痛苦指数等恰当地纳入数学模型之中,最终矮化成了经济改良。” 包德思听到这个称呼就很感兴趣,提问者清晰的思维也让他精神为之一振:“‘芝加哥男孩’这个称呼不错。我看他们就是一群惹事的孩子,拿了一个木棒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天天想着要去拯救世界。” 一旦这个称呼叫开了,那些曾经惹祸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以及美利坚的芝加哥大学、本国的天主*教大学可就不好看了。 提问的正是江奕。 这次邀请智利大学副教授前来演讲,缘起就是上次在餐馆偶遇秘鲁的交换生,所以演讲本身跟江奕也有关系。 他尽力地按照国内学生的思路帮助包德思教授多捋一捋思路,让那些被绕晕的同学们找到方向: “在经济改良中,应该有一些社会改革配套,可惜民众对于芝加哥男孩的盲目信任,以及部分别有用心者的刻意歪曲,让社会改革配套没有推出; “经济改良的推动者是一些没有执政经验和群众基础的男孩时,最终改革变成了数字游戏和金钱交易。就像美利坚也会出现华尔街和公众的对立一样,改革的国家也出现了少数获益者和多数民众利益受损的冲突。” 江奕的总结很好地弥补了包德思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并且理清了“当局者迷”造成的一些困惑。 包德思听到这里,忽然感觉眼前一亮:“你说得很好,这就是我的意思。” 以前他对那些经济思维的批判停留在造成的后果上,对于经济学模型却不敢怎么评论。那些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们各个都是高手,贸然提出来恐怕会死得很难看。 可是这个提问者却把问题引到了模型建立的逻辑:经济因素之外的要素没有被精确的计量,所以你的计算毫无意义。 最多也只是考虑到了部分短期的经济收益、富了个别人,但是大部分是受损的。 这不就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收割全世界的思维吗? 你们觉得没搞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剩下当地人无处可逃、只能硬撑过去。这不就是智利多年以来的悲惨遭遇? 同学们终于赶上了演讲者的思路,这时候听起来就不像刚才那样云里雾里。 包德思也来了兴致,进入了他这次演讲的核心内容: “芝加哥男孩们的拿手好戏就是私有化、放松管制和削减社会开支这个‘铁三角’。 “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的结果不是本国人具有了企业家精神,而是民族企业受到外资控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皮诺切特恰恰是靠铜矿国有化政策才维持了外汇收入; “削减社会开支的结果是本国的教育、医疗等事业成为富人的专利,1988年智利仍有4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智利是芝加哥男孩的杰作,在“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中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也是南美洲各国中唯一“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遗憾地是,智利人口少、农业差、经济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