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习武 (第1/2页)
昨日白天出乎意料。 今晚黑夜也好像有点状况—— 帅府校武场内。 十万天兵天将。 搀着一杨慢慢。 “少爷要不咱们还是别扎马步了。” 天兵抬着少年左腿儿,说道。 “少爷我觉得天兵说得有道理啊。” 天将抬着少年右腿,附和道。 十万抵着少年后臀倒是没有说话。 杨毅恒在这三人的“鼎力相助”下—— 保持着优雅而标准的马步姿势。 “不行,我身为大元帅之子,如果连半个时辰的马步都扎不住的话……” “可是少爷,你这扎个马步废的是我们十万天兵天将啊……” “别说了,轻言放弃,我绝不。” “……” “说好的每日雷打不动半个时辰,那便是拼了性命也要做到!” “……” 十万天兵天将此刻心里潜台词是: 那你他娘的倒是自己扎马步啊! 敢情这拼的是谁的性命? 其实这事吧—— 也不能全赖杨慢慢。 昨夜第一次扎马步。 便坚持了半个时辰。 这其实已算难得了。 谁知第二天刚起床—— 那双腿便一直哆嗦! 根本不听自己使唤。 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今日里的吃喝平常。 还有四个时辰读书时间。 都是瘫坐在床上进行的。 甚至连心喜的小姑娘也没有见到。 不过好在翻阅到了一场伟大战役。 用过晚膳等到了酉时—— 杨慢慢却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床继续扎半个时辰的马步。 于是乎—— 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至于为何如此执念嘛。 这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一切的一切都要追溯到昨日回府过后发生的故事—— 话说。 昨日傍晚。 受徐莫莫刺激后。 少年回到帅府一时心血来潮。 要选这三人中最强者教习武。 有文才傍身。 再习得一神功独步武林。 原本想想也是好事。 谁知可这三货敷衍搪塞—— 并不愿意真的动手比试。 只得耐心地跟少爷解释好半天。 这练武压根没有什么神功秘籍。 其实谁教都一样。 好不容易说通了。 少爷说行吧!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那我就学呗。 没曾想一开始三人便异口同声道: “要习武,先扎马步!” 杨慢慢小心翼翼地问道: “扎马步会不会太简单了些?” “啊,可是少爷,俺师父当年传授武艺时便是让俺扎了三年马步啊。” 天将挠了挠头,回答道。 “……” 三年! “你等会。”杨慢慢似是从书海中记起了些什么,说道:“你确定你学的是武艺不是武功?” “武艺跟武功不都一个意思嘛……” 天将再次挠头。 “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武艺是用来唱戏的,武术是用来防身的,武技是用来杀人的,而武功嘛……” 天兵天将二人不约而同地“装傻”问道: “而武功是用来干啥的?” 杨慢慢撇嘴一笑,道: “当然是用来救人的。” 这种说法好像并不怎么大众化。 却是出自帅府不外传禁书系列。 武艺,武术,武技,武功。 寻常百姓认为是一回事。 但是杨慢慢非常清楚,军中真正杀伐之人,显然从来都不会这么认为。 “少爷真是秀外慧中人中龙凤啊。” 少年一脸黑线。 “我说天兵……” “在!少爷吩咐!” 天兵拱手抱拳。 “秀外慧中是形容女人的。” “这……这不故意说错好让少爷纠正嘛……” “……” 顿足片刻。 待十万天兵天将讲述完扎马步的技巧动作后,杨慢慢便有模有样“开扎”。 动作矫正规范后,莫名问了一句: “那么古往今来谁是扎马步第一人呢?” 这问题真挺蠢。 但不代表我笨—— 毕竟少年意气。 凡事总争第一。 要不书上怎么说是“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呢? “十万你咋老是不说话嘞?” 杨慢慢扎着马步说道: “你可不可以回答我这个问题?” 最不爱说话的十万想了一想。 抱拳,恭声道: “回少爷,是大元帅。” 杨慢慢只“哦”了一声。 没曾想这扎马步之王竟是老爹? 神棍时期便整日疯头疯脑没个正形的少年,在这一刻表情却是渐渐凝重。 杨慢慢似是想到了什么也不多问。 也不再“没个正经”。 嘴里只蹦出两字: “多久。” 十万破天荒抬起了头,深意看了一眼神情严肃的少爷,开口道: “三天三夜。” 那是华国军中无人不知的战事—— 大华天启元年十八,峣山一役。 北匈奴、鲜卑和氐族密谋多年。 算上运粮兵共八十万大军压境。 想要攻破易守难攻的峣山天险。 当年元帅坐镇中军,力挽狂澜—— 立于指挥殿台之上三天三夜不倒,其间曾亲传令旗,调动并指挥旗下将军校尉乃至伍长等共计两千一百零八人,兵三十余万。 几乎每一刻钟便要调动十面令旗。 可见其意志之坚定,心思之缜密。 临阵指挥,调兵遣将之超凡入圣。 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三天三夜屹立不倒。 三天三夜恶战之后—— 终得以痛击联军,拒外族于关外。 在这决定战役成败最为关键的三天三夜里—— 年轻的大元帅每点一人,便能脱口而出那人全名,且无论军职大小。 上到郎将参军,下到校尉伍长。 整整两千一百零八人的姓名—— 无有一人被叫错。 三十万龙武军的战力在那三天内攀至巅峰—— 勇冠古今。 北匈奴单于阿拉提败后绝望悲叹: 华国有此神帅,我等焉能不败? 但凡行伍之人每每念及此战,眼里都会有光,同时燃起的还有熊熊战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