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_第二百七十六章 完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完结 (第3/4页)

手跟朱芝说道:“陛下在宫里准备晚宴要为你接风洗尘,却是不料叫今天这事闹腾的,也不知道老大人这样子还能不能起得床来?”

    “你们去吃酒,不要管我死活!”朱沆气哼哼的卧床叫道。

    “都这把年纪了,还寻死觅活的,也不嫌臊得慌!”荣乐郡主拄着拐杖,敲打着地砖斥道。

    朱芝见父亲身体并无大恙,稍加洗漱,就出来与亲朋故旧以及朱家子侄见面叙旧。除了郑屠一直留在朱府未走外,临到黄昏时宫里又遗人传诏朱家父子进宫赴宴,朱沆还想卧床不起,却抵不住荣乐郡主斥骂,只得气哼哼起身,一起前往宫中赴宴。

    桐柏山匪乱平定之后,徐怀与唐盘、唐青、徐心庵、殷鹏、韩奇、徐武碛、徐胜、周景等人护随王禀前往岚州

    赴任,在第一次北征伐燕前夕,朱芝、朱桐兄弟二人随同王番及朱沆在家将郑寿、吕文虎等人护持下前来岚州,彼此结下深厚的情谊。

    徐怀在宫中设宴,也没有将满朝文武都召集进宫。

    除了唐盘还在和林坐镇、徐心庵前往西蜀接替朱芝出任制置安抚使、殷鹏出镇南诏行省外,也就将徐武碛、徐胜、周景、韩奇等早年就相识的故人召入宫中,为朱芝接风洗尘。

    朱沆叫荣乐郡言斥骂一通,不得不陪同二子一起进宫赴宴,但喝过几轮酒便托身体不适先告退离开;朱沆离开不久,韩圭才露面,特意坐到朱芝身边,为午后在宫里与朱沆争吵之事解释一二:

    “换作十年之前,葛氏在永嘉擅行兵变,我定然是附从郡公出兵之议,非荡平叛军不足以安寝,但此时却不能如郡公之愿,言语难免争执了几句……”

    徐怀禅继登基,开创大豫王朝以来,一方面有些功勋重臣年纪渐老,精力不足以署理繁复的军政事务,但徐怀又不便直接让这些功勋重臣离开朝堂归乡养老去,还希望他们能继续为朝政治理献言献策,一方面也要保证中枢及地方官员有序轮调与提拔,特地在枢密院与政务院之外另置咨政院。

    顾藩、王番、王举、徐武碛、苏老常、邓珪、徐武坤、徐武良、范雍、朱沆、刘献以及喻承珍等开国功勋重臣,都陆续以咨政大臣进咨政院参议国

    政,就不再承担具体的职事。

    目前朝中以政务院总理大臣韩圭为首,统领文武百官主持国事。

    永嘉兵变的消息传来,朱沆急火攻心,恨不能将罪魁祸首处以极刑,还力主出兵永嘉镇压叛乱,将葛氏族人也一并清除,韩圭作为总理大臣不能保持沉默,任朱沆情绪激烈带动事态的发展——因此午后在宫里,韩圭难免就与朱沆起了争执。

    朱芝这次回京,乃是要顶替到了年纪、精力有所不济的董成进政务院出任辅相大臣,韩圭不想两人还没有开始协作就出生分,特地今晚赶着进宫,当面与朱芝解释一二。

    听韩圭如此分说,朱芝朝徐怀行礼,问道:“永嘉之变,我父亲午后进宫与韩公争论,陛下大概早就拿定主意,却没有急着宣布,还是照顾我父亲年迈吧?”

    徐怀哈哈一笑,说道:“你父亲是有些顽固,但永嘉之变惊动不小,也确实不能直接说袖手不管,这事还是先让朝野争议一段日子再下决断……”

    绍隆帝退位之前要求带高氏族人一并迁往永嘉定居,当时就料定永嘉会有今时之变,也料定绍隆帝及高氏族人会有今时之祸——照韩圭他们十数年前的谋算,此时确实是出兵永嘉清除葛氏的一个良机,但事隔多年,最初谋算的基础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

    这个根本性的改变,就是徐怀禅继登基,开创大豫王朝逾十年来,不仅帝

    国的疆域已经全面超过汉唐极盛之时,国力之强更是远胜汉唐鼎盛之时。

    经过十数年的休生养息,特别是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帝国人口快速恢复到一亿两千万以上,人口增涨之快,远超历朝历代的休生养息时间,差不多仅用十三四年就补弥了赤扈南侵以来带给中原的人口损失。

    天宣年间州县所统计的纳税粮田总计约八亿亩,而到大豫十一年,除开新附的南诏行省、河西行省、云朔行省、辽阳行省、西燕郡国、乐浪郡国以及诸都护府辖地,仅原大越所辖地域,纳税粮田及官田总计就达十五亿亩——新增近七亿亩官田及纳税粮田,有新开垦的,更多则是这些年清查私占隐逃税赋的。

    与之配套的摊丁入亩改制,使得田税租赋收入大幅上升,相比天宣年间与田地人口直接相关的赋税,大约激增三倍之多。

    新增的田税租赋,主要截留给地方使用,保障乡司基层治理结构的完善。

    中枢岁入的激增,主要得益于工造业在各行省踏步式的发展。

    虽说各行省的冶炼、织造、造纸等业发展,要落后于南阳、襄阳等地,但相比较天宣年间都是十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增涨。

    包括各种榷卖收入、市易税、市舶税以及官办工造所上缴的利润在内,大豫十年的中枢岁入已经达到八亿贯,相比较天宣年间中枢平均岁入水平,大约提高了十倍。

    这

    些年来,军资开销早已经不是中枢度支的核心,更多是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以碎石为硬化材料的国道体系,经过十数年的建设,已经衔接各行省核心州,还成功开辟通往两广、福建、南诏、辽阳、河西、川蜀、西燕的碎石驰道。

    也恰恰是道路交通的改善,使得每年往辽阳、云朔、河西、西燕、南诏的人口迁徙,都能保持在一定规模以上,然后中枢再拿出大笔的钱粮,帮助迁徙民众在边地修建道路、建造屋舍、开垦荒地、建造工场,从而彻底的扎根下来。

    如果没有每年两三亿贯钱粮的额外开销,很难想象仅仅用了十数年,就从江淮等人口富裕行省,总计往辽阳、云朔、河西、西燕、南诏等地迁徙逾五百万人口,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

    比如说河西地区,原为党项人的居住地,这些年集中往河湟、灵武及银夏等地迁徒了上百万汉民,基本上使得汉民的人口占据达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