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我们是后来人的祖宗 (第2/2页)
辽人高层都喜欢穿宋人的衣服。 只是蓄发让他有点不适应,总觉得这样抛弃了祖宗的传承。 可这次摸到自己的一头短发,他心中居然涌起一丝得意和自豪。 他转头看着身后屹立不倒的恭顺王大旗,缓缓拔剑在手,厉声道: “冲!我大宋天下无敌!” · “事情呢就是这个事情。 我很了解你们的不甘心。 可是时代变了啊……” 赵枢双手撑着箭垛,很没有风度地趴在城头,宗泽有点紧张地护在他身边,小心这位燕王乐极生悲从城上掉下去。 希尹看着远处娄室撤军,女真大军被宋军追着打的惨相,不禁泪如雨下。 野战无敌。 这是他们的信仰。 想阻挡女真军前进,要不然就是数倍于己的大军,要不然就是高大的围城,要不然就是仆从军扯后腿。 可这次他们是被正面挡住,毫无理由地败了。 “没什么,这很正常。 这个世上从没有超人,只是战斗的经验问题而已。” 女真人在部落时代就一直在不断的作战,他们获胜的诀窍就是不断的野战格斗,之后起兵反辽,战斗素质不行的早就死在战场,忍耐力不行的也早就被冻死。 随着他们不断获胜不断获胜,积累的装备越来越好,冲锋在前的自然是天下罕有的锐士猛卒。 而辽军一直在打败仗,战斗素质好的老兵已经损伤的七七八八,连郭药师这些渤海饥民组成的怨军都算是精锐,足见他们已经弱成了什么模样。 同一时间的宋军还一直习惯以堡垒为掩护进行非常有限的作战。 在赵枢灭夏之战,最强的西军也没法做到人人骑兵,骑术上更没法与金军相比。 所以之前的燕京会战才打的如此一言难尽。 可所有的猛士都是在战斗中不断的成长历练。 宋军主力在铁与血的碰撞中已经逐渐成长,武人得到的指挥权更让宋军的战术一改之前的呆板。 现在的宋军已经终于展现出了一支铁军的气度。 当然,金军还有最后的翻盘希望。 如果阿骨打放弃与高丽的征战,尽起所有的金军直接南下,宋军也只能抓紧放弃得到的燕山一路,抓紧退到易州利用地形布置防御。 但赵枢相信,不会有这一天了。 阿骨打已经行将就木,而赵枢早早埋伏下的公知战术也终于开始不断发挥作用。 现在他完全不怕。 “你回去吧。”赵枢拍了拍希尹的肩膀,“谈判的大门永远敞开,但现在确实不是谈判的时机。开春了,云州的百姓还在等着我们。 大家云州再见吧!” · 大战之后,宋军清点战场,发现了智顺王萧干的尸体。 金军南下突袭,萧干全军崩乱,但这位智顺王在最后时刻还是坚守岗位,指挥士兵跟金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死在了狼牙棒之下。 他的几个儿子也一一战死,没有一个投降。 赵枢亲自背着萧干已经冰凉的尸体,将他葬在了居庸关外。 葬礼上赵枢哭的非常真诚,宋军众将无不垂泪,跟随萧干一起投降的耶律大石也哭的死去活来,发誓要为萧干报仇雪恨。 而赵枢也立刻给了众人这个机会。 “金人丧心病狂,居然还敢南下寇略。 之前是本王不查,不听忠言,轻信虎豹豺狼能服王化,方有今日之事。 智顺王力战殉国,这个仇,本王一定要报!” 他的目光投向在一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郭药师。 “郭都统此战勇猛无畏,孤心甚慰,便以都统为平西王,率军征云州,不知都统可敢?” 郭药师力战就是为了等待王爵的封赏,他大喜过望,咚地一下跪倒在地。 “臣敢不以死报效?还请大王随意差遣。” 赵枢满意地点点头,又改封耶律大石为平北王、以耶律余睹为靖北王,三藩联手,一定要扫平金军!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封赏让人热血沸腾,但李纲还是察觉到一丝不妙。 夜半,他求见赵枢,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大王,有点过了。” 这位别扭的文士非常认真地道: “此事有违祖宗家法。 臣知道官家一定会准允大王如此,可大王属实不应该如此,应该先派人去开封上表,等……” 赵枢摆了摆手,微笑着制止了李纲。 “李经略说的对,也不全对。 本王之前问过姚太尉和何太尉,现在女真新败,军中大乱,正是振奋士气,一鼓作气收复故土的机会。 若是向开封上奏,一来一回耽搁太多,我军没了锐气,如何破敌。” “可是祖制……” “呵呵,祖宗有没有站在这里?” “呃,这倒没有。” 大宋历代君王岂止没有站在居庸关。 以大宋的版图,刘备、张飞、吕布都成了外国人。 而赵枢做到了。 他现在要做更大的事业,而且他现在手握重军。 开封那些人逼逼之前,总得考虑一下。 不过,李纲终究是一片赤诚。 赵枢也不忍心打击他。 “李经略,你觉得咱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万无一失,毫无错误吗?” “当然不可能。”李纲苦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古代的圣贤,臣也不相信他们生平从不犯错。” “这就是了。 我们也会是后人的祖宗,若是后人不知道修正我们的错误,反到一直在我们错误的路线上走下去,九泉之下,反正我是不会安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