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孟春秋 (第1/2页)
陈舒和宁清拉着箱子在路旁等车。 这里离玉京大学城的边缘大概一两公里,离灵安学府大概四五公里,离玉京学府有六七公里。路上车不太多,因为大学城的位置已经在玉京的西郊了,而玉京近些年一直是往东南方向发展的。 “倏……” 一辆摩托车飞速驶过。 陈舒转头对宁清问:“玉京不禁摩吗?” “禁摩。” 宁清显然事先查过了:“但是这边已经是城边了,没什么人管,我打算过些天让潇潇把我的小摩托托运过来。” “噢……” 车很快来了。 这边是有专线公交的,但最近几天报名高峰,人很多,两人打了个车。 先到宁清的灵安学府,车只能开到学校门口。 “我也在这下车,我走过去。” “嗯。” 陈舒取下行李,眺望了下学校门口。 大门口还是非常气派的,有个很大的招牌,字迹古朴,门口车来车往,人流拥挤,非常热闹。 “真不用我陪你?” “你要想跟着我也可以。” “那算了吧,我就送你到这了,你自己进去报名。”陈舒顿了一下,“在学校记得别那么冷,对朋友温和一点点。自己平常没事也多买点水果来吃,记得按时吃饭。” “知道。” “和室友打好关系。” “还有吗?” “还有。”陈舒砸吧下嘴,“记得和男同学保持距离,我要吃醋的。” “那你呢?” “我也和男同学保持距离。” “??” “我也和女孩子保持距离。”陈舒重新说了一遍,假装严肃,“你应该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像我信任你一样。” “我不看男网红跳舞。”宁清面无表情。 “我也不看啊!” “??” “好吧好吧。”陈舒连连认输,并摊开手,“我只是看看,看看而已,好看嘛……” “去吧。” “给我说再见。” “再见。” “乖。” 陈舒拉着箱子转身走了,却又听见身后传来宁清的声音,还是淡淡的:“你不给我说?” “再见。” 陈舒没有回头,只提高了音量。 身后传来迎新志愿者的声音: “师妹哪个学院的?” “天文宇宙。” “……” 从灵安学府的正门口,到玉京学府的正门口,得走小半个小时,陈舒边走边看,还要多费些时间。 一路风景极好,绿化种类丰富。 这几座学校本来就是古代皇家园林改的,处处体现出传统的园林美学。 含蓄而安静。 在人们通常的认知里,益国最好的大学有这么四座: 灵安学府; 玉京学府; 国家综合学府; 国防大学。 灵安学府和玉京学府历史最悠久,不瞎几把往上追溯的话,都始建于六百多年前,时代刚刚开始有了明显变化的时候。那时的益国皇室和朝廷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远见,直接把两座皇家园林划了出去,用于建造这两座学府。 这是常人知道的。 还有常人不知道的—— 这两座学府背后其实都有那些历史上曾在民间一度掌控雷电的宗门教派的影子。 比如灵安学府,背后就至少有灵宗、剑宗提供教学支持。 玉京学府背后至少有明宗、就是当初武修体系的发扬光大者,还有御宗、莲华教等宗门教派的师资力量的加盟。 时代变了,大部分的宗门教派都没有秘密了,政府也对他们做出了限制。但这些宗门教派里却有大量的中高阶修行者,这些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往往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修行、符文和法术方面,不用来当老师、为国家培养人才太浪费了。 不少大学都与古代宗门教派有关。 都是现成的老师。 甚至有些大学直属于某些宗门教派,例如道门的上清五道书院,佛门的荣圣六明佛学院,都是只对教徒开放的。 玉京和灵安综合实力前二。 至于国家综合学府,以前也叫皇家学府,前身是益国培养贵族和皇室子弟的学堂,现在也和其它大学一样对外招生,但里面仍充斥着大量权贵子弟和外国来留学攀关系的王室、贵族成员。 国防大学则是军校,背后是国家军方和剑王庭,审查很严,并且一旦进去了就默认参军,毕业只能加入军队。 走着走着,就到了学校门口。 “玉京学府。” 陈舒看着正大门的校匾,念出了声,玉京学府的大门比灵安学府要窄一点,校匾字迹更为锋利。 他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给清清。 想了想,又转发给了时谦老师。 陈舒:老师我到学校啦 揣回手机,走进大门,同样受到了迎新志愿者的热情接待,陈舒瞄见他的工作牌上写着“穆宁”两个字。 “师弟哪个学院。” “传统修行学院。” “古修行啊,跟我来跟我来,古修行院分很高啊,师弟什么专业?” “法术原理学。” “喔!我还去你们专业蹭过课!” “是吧?” “是啊,我也没怎么听懂,有些课漏了,估计今年还要去蹭,到时候师弟多多照顾。” “师兄说笑了。” 陈舒跟着这位师兄往前走,进校门后有一段路,路两旁全是帐篷,帐篷上写着各学院的名字、赞助商的logo及宣传语。 很快到达传统修行学院的帐篷前,师兄给他说了一声,便回去继续接其他新生了。 帐篷前只有几个人在排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