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偶作前堂客 (第1/2页)
九月为秋季的最后一月,故有季秋之称。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朱由检来到大明已经快一个月了。 计划好的暗示锻炼身体,也只坚持了三天时间,就都到了九霄云外。 办置完光宗的丧事,就一个人经常待在书房之中,除了偶尔接见几位臣子,多数都是太监们在身边伺候着。 此时他手中拿着的就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居录,身边的桌子上还有一本洪武年间所有大律法总汇。 以前他经常听说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穿越者,这个他是不信的,然而他自己也穿越了,还拿到了第一手未曾被后的那个朝代改写过得历史。 才深刻的明白,朱元璋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 而后世的子孙又是多么的不孝。 若是真的都依存祖宗之法,不需改变,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大明只会越来越强,那会半死不活的被外人捡了便宜。 犹记得在八月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 鸿胪寺的官员们竟然茫然无措,因此仪式高的匆忙凌乱,礼部堂上官,侍班史官殿班御史一行人等,分东西两行皆乱成一团。 若不是刚刚接手整个大明,权利还未曾稳固,那那么容易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虽然当时语调震肃严厉,却又多少有一半是色厉内茬。 而后连续一个月的临朝,也只是坐在皇帝宝座上,听别人说些什么,而自己只需两句话:平身,退下。 简单的让经历过九九六工作的人,浑身不适应。 不过看着底下的大臣们一个攻jianian一个,且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治国的方案,心里就一阵腻歪。 可也不是没有收获,对于执政经验近似于无的他来说,正是悄悄学习的时候。 想要做事就得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怎么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很考验能力了。 思来想去只能从简单的方面入手,比如说:早朝。 早朝都是卯时上朝,简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而要是迟到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累计起来会打板子的,超过一定的次数,年面临的就是罪加一等,等着下狱吧。 这些每天都会有太监,拿着小本本记载,那个大臣迟到了,失态了,哪怕打个喷嚏都有讲究。 而好不容易散朝了,真正开始做事了,那才是一个不舒服的开始。 没有亲自见到过,只从书上看得一些东西,很难想象,一群大臣们做事的时候,坐的竟然是小板凳,一种叫做杌的小板凳。 这种小板凳是没有扶手和靠背的,而且非常矮小,若是小孩子坐着到也还可以。 可是让一大群大老爷们坐着每天办公就有点不像话了。 在大殿之上都坐这种小板凳的话,看起来画面也是十分滑稽,不管原来的意思是为了衬托皇权的高大,还是让这些臣子们更加的卑微,从而对皇权畏惧,这些都是需要朱由检改变的。 不是真的为了让浙西额大臣们舒服。 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更大一些。 “我这是为了你好”这一句话曾经可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一般“为了你好的”,通常都夹杂着一些其他的目的。 “王承恩。” 朱由检放下了书卷,揉着太阳xue道。 “奴婢在。” 王承恩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被朱由检从曹化淳的手下调到了身边当差,此时进门时竟然看到万岁在自己给自己按摩。 背后就吓得除了一身冷汗,心中暗道:这些宫女,一个个的胆子肥了,连伺候人都伺候不好,得找个机会敲打一下。 其实不怪王承恩这么想。 朱由检在确定了魏忠贤真的可用之后,就吩咐魏忠贤加强东厂的建设,所有事务还是他全权负责。 权柄没有减少,还有所加强,魏忠贤自然乐意。 这说明他的位置稳了,不用被像以前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给解决掉,然而对于朱由检吩咐下去的大小事务,也都比以前更加尽心。 就算是宫中流星的“对食”,也没了多少兴趣。 因为皇上对他说了,可以识字,若是表现的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青史留名。 于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整个皇宫内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被要求学习识字,教人识字的先生,也是魏忠贤自己从东厂之中的读书人中找的。 学习的人多了,伺候的下人就少了。 可自己给自己按摩这种小事,朱由检不在意,王承恩却很在意。 “去外面找和你亲近的大臣,说一件事情,大概意思就是早朝要重新改变,让他们找个机会提出来。” “是,皇上。” “还有,让客氏负责的宫女学习培训做的怎么样了?” “皇上仁慈,她们通说学的好,可以加钱,一个个跟卖力的不行,就是,就是······” “就是什么?说出来听听。” “就是內库银子的消耗太快,要是没有进账,这么下去迟早要亏空。” “这些话不是你想问的吧?你去忙你的事,把曹化淳给我叫过来,朕有话要问他。” 朱由检已经很快习惯了自己的身份,毕竟是由俭入奢,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 而也正是坐在了大明的最高位置上,却能轻易地发现低下人的小心思,这不算是什么神奇的技能。 没了游戏,抖音,手机电脑,有了大把时间去琢磨人,以往发现不了的问题,都是尽收眼底。 “奴婢告退,陛下万岁。” 一开始听在朱由检的耳中,总是轻声问自己,真能“万岁吗”? 可时间久了,也就只若平常,真的就不在意了。 ** 曹化淳本在南京,却因为一诏诏书召回宫中任职。 他是和王承恩一起来的,见了皇上之后,就被安排的一些在他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任务。 教授宫中大小太监识字。 没有魏忠贤的权柄,也没有王承恩一步登天的近侍恩宠。 只能通过自己的手下,王承恩来达到表达他的想法。 不能千里迢迢跑来,却做着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是太监,但也同样是人,同样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追求。 太监们读书的地方,是在浣衣坊旁边打扫出来的小院子。 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曹化淳忽然有些而迷茫,他不知道皇上到底要做什么,但绝对不能够让外面的大臣们知道这件事情。 读过书的他,可不是魏忠贤大字不识几个的人。 他看问题的角度实际上已经和大多数读书人一致了,只是身体残缺,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