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塞下秋来风景异(三) (第1/2页)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崇祯来的时候,还以为西安这个名字是几百年后的他们那一代人改的名字。 如今才知道,在太祖朱元璋的手中,就已经把长安改成了西安府。 长安依旧在,可已经不是那个让世家万邦来朝的长安了。 初秋的风,并不萧瑟。 树叶还绿着,知了还叫着,一切都还是生机怏然的模样。 只是大地之上的人啊,却已经拖家带口的四处逃难了,蝉还可以餐霞饮露,人怎么可能做到。 越是临近西安府,崇祯就越是沉默。 别的地方也有饥荒,比较奇怪的就是,商业发达的地方没有造反的人,反而是种地的地方,流民四起。 这种奇怪的现象,让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种地是会亏本的,劳累了一年,反而入不敷出。 “你看到了什么?” 卢象升陪着皇上走了一路,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随意谈话,也有了心理准备。 “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崇祯抬头看着远处巍峨的城墙,嗤笑道:“天灾吗?我怎么看着像是人祸?” 在他生活了那个年代,只听说谁穷的要饭了,可没听说过谁给饿死了。 “官员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让朕的子民们过上好日子的,可现在呢?几乎每一个县城的义仓都是空的,粮食哪去了? 还有一些朕还未曾过去,就已经失火了,真当朕是眼瞎看不出来其中的猫腻?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县城,召集县城里的富户,捐钱捐两,可那些善款都俺去了? 还有人挖了一口井,说是已经出水了,可以解决干旱的问题,可那个是井?分明就是一口大缸埋进土里,倒上水看起来还似模似样的,糊弄谁呢?” 崇祯低头看向卢象升继续道:“你说他们是不是想要把朕的江山,给挖没了才心甘?” “儒家的经典上,口口声声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就是这么修身齐家的?就是这么治国平天下的?哪怕是牵上一头猪,估计都比他们干的好,毕竟猪他不会贪污受贿不是? 而且吃的是草,养肥了还能吃口rou。” 卢象升的头低的很低。 他也是儒家子弟,一路上遇到不少的官员,都是名声在外的清廉,为国为民的好官,然而经不住去审查。 只要认真一点,清廉的内里,全部都是藏污纳垢的屎坑。 “我算是知道,为何太祖洪武大帝,要把文庙给砸了,要我说还是砸的不够彻底。” 崇祯咬牙切齿的狠狠说道。 让一直默不作声旁听的卢象升心眼都快要跳出来了。 砸文庙,新皇可是真敢想。 另一边陪同着的王承恩,可不知道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他只知道黄生很生气,那么后果就必须严重。 而且他也看那些文人一个个的都不是好东西,若不是皇上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怎么可能发现在这么多隐秘的问题。 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 这些人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 好在皇上仁慈,虽然查的凶,换的人也多,却从未下狠心杀过人。 眼看着快要到城门的时候,城门两旁的官员就已经等候在了此处。 只是条件不允许,如若不然洒水净街的事情,也不是不会发生。 “杨总督辛苦了,天灾不断,民生多艰,不知总督何以教我?” 崇祯下了马车,连忙迎了上去,此人在他曾经的记忆力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若不是曾经好奇,想要看看大明末期到底有多少气节不亏的人才,可能还真不会记得有这么个人物存在。 历史上杨镐的四路辽东军战败后,杨鹤推荐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等人。 并且上书分析了辽东军事战败的原因,由于杨鹤的说话太直,受到当时大官的讨厌,大官们打算借别的事把杨鹤赶走,杨鹤于是自己称病离开了。 正好杨鹤父亲去世了,依律杨鹤居家守丧。天启初年,朝廷起用杨鹤为太仆少卿,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巡抚南安、赣州。杨鹤尚未上任,母亲又死了,广宁的战事又失败了,魏忠贤因为杨鹤庇护过熊廷弼,把他给除了名。 说起来此人算是大明最后的伯乐,识人有一套,而且都是有本事的忠臣良将,可惜的就是结局不是太好。 崇祯一脸笑意问候着,根本就没有半点刚刚还在卢象升面前使脸色的愤怒模样。 杨鹤心中很奇怪,从别处传来的消息,都在说新皇对待官员有多么苛刻,根本就没有啥好脸色给看。 此时面对他,可不是这个样子。 心里的疑惑一闪而过,到底是可以说勉强经历了三朝的元老。 这么一点城府还是有的。 “皇上愧煞老臣了。” 说着就要下跪行礼。 崇祯瞧着老人颤颤巍巍的动作,心里满不是滋味,说起来这么大的年纪了,原本就应该颐养天年,却还在为大明这个破败的江山,没日没夜的奔波。 “别,赶紧起来,你我君臣之间不兴这个。” 崇祯连忙扶起,然后对着身后跟着的王承恩道:“以后李老来找我,不需要下跪行礼,只需作揖就行,另外必须赐座,记下了吗?” 什么赞拜不名,等等笼络人心的手段,崇祯也是用的出来的。 而且面前这个老人,当得起他的荣耀。 杨鹤老泪纵横,衣袖遮掩的档口,再次作揖道:“老臣谢过皇上恩荣。” 两边跟着出来迎接新皇的大臣们,微微低着头用眼神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一行人边走边聊。 说的都是陕西,陕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