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以孔圣诞生那年为圣历元年 (第1/2页)
看着王承恩捧上来的一叠银票。 朱辰忍不住的就冷笑不已。 魏忠贤让吴畅时看的那份材料,朱辰自然早已过目过了。 吴畅时一个小小的吏部给事中,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贪污受贿了足足十五万两白银,可谓是触目惊心。 这样的罪证,将吴畅时罢官下狱绝对是足够了。 可是朱辰知道文官集团这帮人的尿性。 如果朱辰真的以贪污腐败的罪名抓了吴畅时,就算强行定罪。 那这帮人肯定会歪曲事实,最后将吴畅时捧成刚正不阿的大英雄。 到时候吴畅时肯定会摇身一变,成为宁愿得罪权阉和皇帝,也不肯做谄媚小人的正人君子,所以遭受了打击报复。 最后被弄的灰头土脸的人肯定是朱辰。 朱辰倒是不怕被这些人黑。 可是因此牵连到了孙传庭,影响了陕西那边的局面,那就不是朱辰想要看到的了。 于是才有了魏忠贤刚开始的那一幕。故意给吴畅时留了个口子,想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吴畅时也就是吃亏在斗争经验不够丰富,而且吴畅时的官瘾太大,这才让朱辰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要是碰上那种老jianian巨猾,或者是要财不要命的,到时候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再一打马虎眼,肯定会形成扯皮的局面。 等到有人在私下一鼓噪,局面肯定会彻底改变。 那样的话,朱辰肯定要碰一鼻子灰。 这也是朱辰一继位,就迫不及待将钱谦益召回京城的主要原因。 掌握了话语权,朱辰才方便接下来大张旗鼓的做事。 “这个吴畅时是什么来头?” 本来朱辰以为吴畅时会选择认栽,缴纳了贪污受贿所得就顶天了。 可是没想到这竟然是个不差钱的。 既然不差钱,还贪的这么凶,由此可知现在的官场已经糜烂到了何等的地步。 王承恩暗道侥幸。 魏忠贤被禁止入宫。 现在负责和魏忠贤直接联系的就是王承恩。 幸亏王承恩回来之前多嘴问了一句,不然现在肯定是哑口无言。 “回皇上,吴畅时是山西晋城人,祖上是做商人的。” “晋商?” 原来如此。 朱辰的眼睛眯了眯。 对于晋商,朱辰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后世的人都听说过,满清时期,最显赫的商人就是八大晋商。 这这八大晋商能成为皇商,其实就是因为做了汉jianian,或者说是做了明jianian。 后金鞑子地处东北苦寒之地,缺衣少食,更不会制造精良的武器装备。 可是后金大军不仅军粮充沛,而且武器比明军还要精良和充足。 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其实不言而喻。 慢慢来,不急,迟早让这些人将吃下去的都要吐出来。 “钱谦益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这将大明日报的章程都交给钱谦益好几天了,也不见钱谦益来汇报。 “皇上,钱大人当了礼部侍郎,这几天是门庭若市。。。” “呵呵。” 朱辰顿时冷笑不已。 这钱谦益看来还真是没认清现实。 “去警告下钱谦益,如果他不想干,就让他滚蛋。” 虽然目前最合适的人选是钱谦益,但是并不是说非钱谦益不可。 这钱谦益要真的是心不在办报的事上,那朱辰只能让钱谦益回家去反省了。 既然朱辰吩咐了,王承恩决定亲自去跑一趟。 晚上,钱谦益刚送走一拨好友。 这几天的钱谦益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 皇帝下特旨封了钱谦益为礼部侍郎。 一时间钱谦益成了官场最耀眼的人。 名气足够,又受到皇上如此赏识,这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入阁了? 甚至有传言说朱辰召回钱谦益就是为了取代首辅黄立极的。 一时间跑来和钱谦益拉关系攀交情的人是比比皆是。 钱谦益对这个传闻没有否认。 此时的钱谦益特别享受这种被吹捧的感觉。这传闻又不是自己编造的,别人要相信,关自己什么事啊? 这种暧昧的态度,让很多人更加觉得这传闻应该是真。 钱谦益打了个酒嗝,正打算转身回去休息。却没想到此时身后忽然有声音传来。 “钱大人,这几天好风光啊。” 钱谦益一脸微笑的转身,可是随即钱谦益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王公公,您怎么来了?” 作为朱辰身边的第一心腹,钱谦益怎么可能不认识王承恩。 钱谦益还没疯狂到认为王承恩是来巴结自己的。 钱谦益忽然一个激灵。 “王公公,快里边请。” 王承恩淡淡的笑了笑。 “钱大人,咋家就不进去叨扰了。咋们都是为皇上办事的人,咋家实在没这么大的闲情雅致啊。” 说完,王承恩转身就走。 钱谦益的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钱谦益又不是傻子,王承恩怎么可能专门跑来说这样两句莫名其妙的话。 唯一的原因,那肯定是朱辰对自己不满意了。 钱谦益刚刚受封为礼部侍郎,都还没去礼部报道过。 所以肯定不会是因为礼部的事情。 大明日报? 钱谦益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此时钱谦益感觉全身都在忍不住的颤抖,酒一下子就醒了。 这事情可是朱辰千叮咛万嘱咐过的。 钱谦益刚拿到章程的时候,还仔细斟酌过。 可是钱谦益其实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后面因为有人不断前来拜访,让钱谦益差点将这事给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