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_第624章 臣节扫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4章 臣节扫地 (第2/2页)

东的乡试,中举人,第二年又去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

    其实据说杜漺其实是不肯在父亲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出仕清朝的,但是家族却劝说他去考科举。

    家族的利益,生存的压力,让滨州杜氏不可能就此放弃科举,他们的地位必须依靠科举取得功名,然后进入官场,才能维持的住,否则失去这些,那就成了乡下土财主,到时就是任人宰割的。

    为了家族,杜漺万分犹豫下,最终还是妥协赴京,最后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乱世的动荡,让杜漺明白自己的责任,在那几年,奴仆叛变,盗贼蜂起,不法之徒趁火打劫,杜漺被迫携全家背井离乡,避难海上,二哥在路上感染风寒,一病不起,杜漺承担起照顾母亲和兄弟的责任,船上物资短缺,阴寒湿冷,颠沛流离,毫无保障,这一切都让他印象深刻。

    田园荒芜,田地被奴仆佃户抢占,田租无着,牛羊散失,甚至连祖宅都让人占去。后来清军南下,家乡才恢复些定稳,杜漺也得以回到家乡,甚至收回了田地祖宅等。

    其后清军征派渐多,没有功名越发受到压迫,杜漺也是无可奈何才被迫踏上科举之路,出仕清朝。

    滨州杜家和新城王家,可以说是当时山东士绅里有名的代表,他们曾经激烈抵抗,慷慨起义,满门忠烈。

    但也在后来的动荡中,家道衰弱,

    杜漺最终为了家族,也只能被迫参加科举博取功名。

    而王家的王士祯兄弟几个,在邹平外祖父孙氏家居住避难,日子还不算特别艰难,后来其父王与敕被举荐入仕,他以父亲象晋年老为由辞,并让几个儿子在家安心读书。

    这既是因为王家曾抵抗鞑子满门忠烈死了三十多个,也因为兄弟与胤全家自杀殉国,所以王家心中更怀怨愤。

    当然,王家姻亲多,都是世家名门,他们许多都出仕清朝,包括他们寄居的孙氏家族,以及淄川的高家等,所以一时半会家族还能保持。

    孙孝恩跟皇帝诉苦,说的也确实是实情。

    并不是山东皆降,只是他们确实经历许多。朱以海起兵时,浙东义绅四起,其实当初山东也一样啊。

    可山东没有出一个如朱以海这样的圣君,只有扶不起的衡王,早早被掳去然后归附的德王,有骨气的鲁王还早南下走了。

    山东人能依靠谁呢,当他们起义然后被扑灭,最终多数人选择了归附新朝。

    朱以海对这番话倒有几分认同,因为历史本就如此,就如真实的历史上,浙东起义虽然激昂慷慨,但并没能坚持多久,很快就被扑灭,虽然仍有一些退到海上,如张煌言张名振等跟着朱以海这个海上监国,硬是再坚持了十八年。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被击败,最终妥协归附了。

    所以也不能全怪他们。

    又有顺军失败的前车之鉴在先,所以朱以海也没打算对他们清算什么,差不多就行。

    “陛下,城外有一女尼举白旗前来。”

    “哦?”

    “那旗上还有字,”

    “十六帝德泽在人,可卜中兴与再造。”

    “三百年臣节扫地,愿抒下士之孤忠!”

    当这四句话在厅上念出,本地豪绅们几乎都念出了一个名字,“刘孔和。”

    也有人马上想到这位女尼,应当就是曾经与刘孔和一起募兵三千起义诛伪,后来还接收了济南,最后去了徐州,然后被刘泽清杀死了丈夫后,心灰意冷回到长白山剃发为尼的王氏,她也出自新城王氏。

    孙孝恩把这其中详细禀与皇帝。

    崇祯朝首辅大学士的儿子未亡人,还是位能拉弓射箭力能举石的巾帼英雄,曾带兵勤王诛伪,可最终却被刘泽清害了丈夫,心灰之下才解散义军出家为尼。

    那四句话,乃是当年刘孔和在长白山下树旗招兵时,亲自所书。

    朱以海听了也大为感动。

    明末时虽然许多山东士绅最终选择了归附鞑子,但山东也出了不少慷慨悲壮的忠烈之士。

    也更因绝大多数人最终为了家族利益而妥协投降,那些不曾妥协的才更显难得。

    就如眼前这位孙王氏。

    “传旨,请孙王氏入城相见。”

    如此女中豪杰,必须得一见,还得好好表彰。

    甚至今天看了这无数投降派的山东名门望族代表们,他才越发觉得之前不太起眼的新城王氏,真的是很了不得,他们家抵抗鞑子死了三十多年轻俊秀,家族最后一位优秀的年轻俊秀也自杀殉国,面对鞑子的招安,面对举荐入仕,他们却还能果断拒绝,让子弟安心读书,仅仅凭这,也值得朱以海要特别的赏识重用新城王家人了。

    还有送旗来的这位孙王氏,更要好好宣扬。

    山东,也还是有许多忠贞义士的。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海上升明帝更新,第624章臣节扫地免费阅读。http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