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6章 扶桑郡王 (第2/3页)
思,可惜明朝直到崇祯自缢,也没有人理会德川家。 德川家甚至还让琉求王尚宁帮忙斡旋。 后来德川萨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并俘虏国王尚宁,实际控制琉求后,派人混入琉求朝贡队伍,借琉求名义与大名朝贡贸易。 当时的德川刚统一日本,但因为入侵朝鲜等原因,被周边孤立。 德川出于稳固统治需要,也想化解跟朝鲜、大明等邻居的关系,日本两千多万人口,手工业不发达,中国商品向来深受日本喜欢,尤其是贵族所需要的奢侈品,更大多来自明朝进口,与大明恢复贸易,也是迫切所需。 特别是日本向来崇洋媚外,当时最崇大明商货,尤其是贵族们,根本看不上其国内所产,每年要消耗几十万斤大明进口的生丝,断了贸易,日本贵族们最受不了。 之前鞑子征服朝鲜,也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人却根本不理会后金,认为他们是夷狄。 等他们入关占了北京,日本人依然拒绝清人的主动示好,拒不承认清朝的正统性,日本锁国令下,也仅保留了几处港口,仅对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禁止大船出海。 不过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东,迁都登州,特别是给朝鲜带来的巨大改变,连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让妥协后,日本幕府也是十分惊讶的。 看到大明这位绍天大帝,放开海上贸易,与日本锁国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却能这么迅速富强,其实对幕府震惊不小。 之前日本对外放开贸易,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传教,搞的乌烟瘴气,引发教乱,最终迫使幕府下锁国令。 可如今看着大明这般迅速翻身,什么红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全被干趴下,他们也不免心动。 这两年唐船赴日越来越多,商货也大增,幕府也免不了开始派船来明,在大明对朝鲜、琉求册封支持后,其实日本很担忧。 毕竟日本以前打过朝鲜,有世仇。 萨摩藩还出兵攻打琉求,实际控制着琉求王国。 以前日本当然也在朝鲜跟大明较量过,并没占到便宜,万一到时大明找借口来找日本麻烦呢? 幕府内部争了两年,最终如今决定跟大明释放善意,既加大贸易,也主动朝贡。 幕府甚至干脆提出当年足利义满、丰臣秀臣这两位受大明册封国王旧例,不如也向大明称臣。 德川幕府将军向日本天皇和大明皇帝皆称臣。 朱以海对日本人的主动称臣进贡是愿意的,之前日本也来过,只不过仅是来贸易的,现在是上表进贡,甚至称藩称臣。 他们愿意跟朝鲜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朱以海也不拒绝。 所以这次便也如朝鲜一般,册封了德川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为日本国王,却又册封日本年仅十四岁的后光明天皇为扶桑郡王,日本天王,封上一任天皇,也就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后光明天皇的jiejie,德川家光的外甥女,年仅二十二岁的明正上皇为日本太上天王。 大明也与日本达成全面友好通商协议,明日两国互相通商,不受限制。还直接签订了生丝茶叶糖和瓷器商船出口几大订单,大明则向日本进口银、铜。 去年一年,大明抵达长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随船抵达的中国商人多达一万多人次。 抵日的货物主要便是生丝、丝绸、茶叶、瓷器,蔗糖,还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数货都是大明产的,有一些则是自南洋贩来转售日本。 对日贸易利润极高,比如白糖,在广州港一两六银子一担,运到长崎四两五一担,红糖广州九钱一担,到长崎二两五一担。 南京生丝在广州一百二十五两一担,到长崎二百三十两一担。 水银广州四十两一担,到长崎一百一十五两一担。 其它铁、锌、槟榔、蜂蜡等,都是有很高利润。 而大明去年从日本进口的铜,达到五百万斤之多,另外还进口了大量的银和金,这些运回大明,提炼加工成金银铜币,或制造成银器等,利润都很高。 日本是产银和产铜大国,其银铜价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银输入减少的情况下,日本银现在成了绍天朝重要的白银来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进了五万多块回来。 之前日本虽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又设了贸易额度,给荷兰人才三十万两限额,给中国商人是六十万两。 不过自从三年前开始,这个限额其实对大明,尤其是对绍天朝的商人已经不再实行。 相比起荷兰人以前主要靠从中国采购商货,转销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庞大的市场,供货能力也更强,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且绍天朝趁着之前与荷兰人在台湾交战,封锁了他们的长崎巴达维亚贸易航线,趁机更是迅速的抢占了荷兰人在长崎的市场份额,等荷兰人再回来时,已经发现没他们位置了。 虽然他们可以在大明诸港自由采购商货,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经没有半点优势。 贸易额的巨量提升,也让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们收益激增,锁国令其实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利润。 日本现在唯一还坚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国瓷器运往日本,仅允许一些高端瓷器进口,关税还特别高。 可这并难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业不如中国,但比起东南亚诸国,甚至荷兰等还是强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贸易后,不仅采购大量铜银压舱,也还采购大批日本瓷器,因为日本瓷器出口有优惠。 采买后随船回到中国,再转出口南洋各国,一样不有不少利润。 甚至对大明的瓷器产业也没什么冲击,因为日本瓷器顶多算低端产品,与占据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并不冲突。 大明船商还能在日本那里拿到优惠补贴,关税减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这种讲究精神,让日本幕府现在对这种贸易很满意。 各地大名们更希望全面放开贸易,这样他们也能获得良多,不过德川家还是有所保守,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