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我慕容复啊,最会审时度势了! (第1/2页)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正文卷第五十一章我慕容复啊,最会审时度势了!“请剧翊卫使放心,大云天兵将至,我慕容复必然要助一臂之力!” 邵阳郡治所,永州府衙之中。 慕容复先是一脸信誓旦旦地对着剧孟保证,自己马上就会点齐兵马策应,东西夹击,尽快助云军拿下夏国西南诸郡。 但刚说完这句话,便又见慕容复突然露出了一脸为难之色,涩声道: “只是剧翊卫使或许有所不知,我邵阳郡北边是已经受夏国招安的安顺郡,西边便是有西南十数万边军驻守的德江郡。南边,有河池郡梧州兵马。东境,就是夏国重镇江城府。我如今麾下虽有兵马数万,但甲胄不全,兵械不足,实在难以抗夏军。但有疏忽大意,便是四面环敌之局势啊!” 邵阳郡之地,乃是西南与夏国朝堂联系的中枢,的确称得上是四面环敌。 但用这个理由,显然就是推脱之言! 德江郡容州兵马,此时被伍子胥压制得动弹不得。梧州兵马,也被狄青死死拖出无法抽身。东边夏国腹地,则是并无布置重兵。 也就是说出来,就算慕容复此时起兵策应,除了要应付安顺郡招安兵马之外,也无需担心其他。 穿着一身不显眼的布衣,怀抱长剑的剧孟,听到慕容复的话之后,微微抬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沉声问道: “所以慕容将军,想说什么?” 慕容复闻言,当即对着中庆城的方向一抱拳,正色道: “在下想说,为了日后能够将邵阳郡完整地交到大云手中,我慕容复暂时还不能出手……不过请剧翊卫使放心,只待我麾下兵马整顿完毕,时机一到,当即起兵呼应,为陛下尽忠!” 听到慕容复之言,剧孟呵呵冷笑了两声,沉声道: “既然慕容将军心意已决,那在下便以此回禀陛下了!” 说完,便再也懒得理会慕容复,转身便走。 慕容复见状,脸上一急,连忙起身,挽留道: “哎哎哎,翊卫使大人莫要着急……请您明鉴,我慕容复对陛下是忠心耿耿啊!留步、留疤啊……” 这话虽然听着有急切的挽留之意,但慕容复也不过站起身做做样子罢了,脚下甚至连动都没有动分毫。 看着剧孟头都不回地离去,身形消失,慕容复脸上急切之色收起,冷笑两声,理了理衣裳,再次惬意地坐回了位置上。 他慕容复机智无比,最擅权衡利弊,审时度势,怎么可能被剧孟三言两语便忽悠得起兵策应! 呵呵,夏国国力雄厚,乃是天下当之无愧的强国。别看如今云国屡屡占据上风,但也不过是因为夏国没有腾出手来罢了。 等到夏国反应过来,全力出手,云国还能讨得了好? 左右他邵阳郡,有安顺郡、德江郡隔着云国大军。难不成云国兵马,还真能够打到这里?别开玩笑了!现在放着好日子不过,站出来去当云国的耗材吗? 而此时,看到剧孟走出永州府衙,当即便有数名粘杆处侍卫迎了上来,也不避讳旁人,对着剧孟齐齐拱手一礼,道: “翊卫使大人!” 剧孟沉着脸,道: “速速回禀京中,慕容复已生异心。吩咐下去,除了明面上故意透露给慕容复的人手,其余之人全面清扫此前遗留下来的首尾,转入暗中渗透邵阳郡上下!” “是!” --------------------- 夏国,江州府之中。 当地方官员收到消息,匆忙赶来府衙之时,舍弃仪仗车马,仅带着心腹亲兵快马而来的岐王,已经坐到了府衙之中,面无表情地等候着地方官员。 众官连忙齐齐行礼,恭声道: “臣等,拜见岐王殿下!” 岐王受了众官吏一礼,沉声道: “陛下圣旨,于江州府设立西南招讨司官署。地方官府、驻军,皆归本王节制,各地官吏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江州府中百官,亦是早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自然是齐齐俯身行礼,不敢贻误。 岐王出了名的雷厉风行,此时当即安排江州府官吏主持,身边带来的人手从旁协助,一起清点粮草物资,腾出库房,组织人手,为即将到来的朝廷援军、军资粮草做准备。 挥退了江州府地方官吏,岐王扫视跟在自己身边的身着打扮、气度神采各异的数十名年轻士子,沉声道: “本王性子直,有话也不藏着掖着!如今西南局势危急,江阳郡空虚,梧州久持不下,容州略占下风。如此时节,还请诸位莫要将心思放到党争之上。若被本王发觉,定不饶恕!” 此时的岐王,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军中出身,身边除了武夫再无其余可用人手的亲王了! 朝堂大势明了之后,岐王距离那储君之位,也不过一个名头。如今朝中,已有儒、法、墨、道等百家的不少人才,投效于他麾下。 此时岐王身边聚集的这些人,便是这般来的。也便是有了他们相助,岐王才得以组建起自己的班底,可以派人监督江州府官吏行事。 此时听到岐王之言,这些年轻的百家弟子,顿时对视一眼。 片刻之后,其中一名儒家打扮的士子忽然站出身来,对着岐王拱手一礼,郑重道: “不瞒殿下,朝中党争频起,相互攻讦,致使朝政紊乱,十数年来空耗国力无数,国势越发颓败。我等年轻弟子,亦是对此颇有不满。今投效殿下麾下,自是当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此言一出,当即引得了总多百家弟子附和。只听得众人纷纷出言道: “请殿下放心!” “我等皆是不满党争,若非如此,早已投效他人了!” 皇子夺嫡之争已有数年,百家之中大多数人,已然借此下场,党争之势愈演愈烈。 而岐王此时身边的这些百家弟子,在此之前,可从未在哪位皇子麾下效力。都是等到局势明了之后,知道了当今夏皇真正属意岐王之后,方才来到他麾下投效。 这显然,都是不愿参与党争之中,方才等待到这个时候。 朝廷党争,误国误家,国力七八成都损耗在这无畏的朝廷争斗之中。 可一国之中,便是再腐朽,朝堂之上也不可能全是这些醉心党争,只知争权夺利的权利野兽啊! 眼前这些百家出身的年轻士子,便是心中热血未冷,对朝廷如此多有不满。 此时听到岐王的警告之言,这些年轻士子不光没有生出不满,反而心中一喜,更觉自己等人没有选错效忠对象。 听到众人的承诺,岐王微微一愣,声音立即缓和,点头道: “本王只看实际,只要诸位尽心办差,一应官职封赏,本王皆亲自为你们请旨!” 众人闻言,当即齐齐躬身一礼,朗声道: “谢殿下!” 交代完毕,众士子当即离去协理江州府官吏。 岐王也不做休息,将江州府中一切有关军报尽数收集,仔细翻阅起来。 待看到一份军报之后,岐王忽然有些惊讶,脱口而出道: “安顺郡的郝元化,同意奉诏出兵了?” 郝元化叛军出身,招安时日不长,没想到竟然这般听话? 一时之间,岐王脑海之中,竟然生出了一丝比较荒唐的念头。 难道,郝元化当初真的是活不下去了,这才被逼着起兵造反?实际上,他是一个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