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4章 统帅人选 (第2/2页)
可。 派遣哪支军队前往战场,确实要与这个战场的统帅商量清楚。 统帅与军队的将领,必然会有亲疏远近。 既不能安排太亲密的人,让军队成为统帅的私军。 又不能安排有矛盾的人。 将帅不和,这会影响到军队的作战水平,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总参谋长曲天拿着几面小旗子,走到巨型沙盘旁边。 他开始讲诉帝国的战略安排。 “欧洲主战场,皇家海军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肃清敌军对于后勤补给线的威胁。 闽国骁勇军失败的原因,总参谋部也进行过分析。 除了骁勇军内部的矛盾与腐化,最大的外因就是海上的后勤补给线出现了问题。 帝国皇家陆军擅长以强大的火力压制敌军。 特别是我们初期,大概只能支援二十万左右的军队。 用二十万军队抵挡欧洲同盟军的百万军队。 想要取得胜利,必须要充足的炮火支援。 皇家陆军的任务就非常简单。 在战场上正面击溃欧洲同盟军。 最好以摧枯拉朽的姿态,让欧洲人知道他们对抗帝国,那就是螳臂当车,毫无还手的余地。 第二战场和第三战场,这两个在军事方面没什么好说。 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绝对无法抵挡皇家陆军的进攻。 我们总参谋部的作用,主要是负责协调各军作战。 为前线军队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支持。 采购大量的军用物资,为了应对这场战争。 大都督府挪出五百万两银币,用于采购军用物资。 战争持续下去,帝国能否取得胜利,关键是后勤物资的供应,还有占领地区的治理与俘虏的安排。 这些都是内阁的任务,我们大都督府只管怎么打赢胜仗。” 总参谋长曲天以简短的话语,介绍三个战场的大概情况。 他想说的更详细,以展示总参谋部的强大。 但皇帝苏河的安排,无论是前线统帅的人选,还是三线作战的安排,这都出乎总参谋部的预料。 皇帝苏河给予总参谋部规划的时间。 但曲天必须在第一时间,展示出总参谋部的作用。 他可以开始说一个大框架,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再回到总参谋部填充细节。 他如果一言不发,必定会被其他人质疑总参谋部的作用。 这样也会让大都督府的将领,因为他这个总参谋长毫无作为,影响未来可能的封王。 曲天在短时间内,结合之前做出的规划,按照皇帝苏河的想法,归化三个战场的大致框架。 他还把战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甩锅给内阁。 皇帝苏河看到总参谋长曲天侃侃而谈,最后还做出甩锅的举动。 皇帝苏河也意识到,大都督府对于这次战争的准备很充分。 大都督府让有可能指挥作战的将领回京述职,这个安排就需要很长时间协调。 大都督府也提前准备了军用物资。 军队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他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线。 皇帝苏河说道:“朕不能让大都督府挪用资金,为前线出征的军队提供物资。 这次作战,帝国将会发行特殊的债券,筹集出兵的军费。 它不占用帝国军方正常的军费额度。 帝国内阁前期划拨一点帝国军费,等到帝国在欧洲打出名声,特殊债券根本不愁卖。” 首相钱明义听到皇帝苏河的吩咐。 他立刻保证道:“陛下请放心,关于帝国这次作战。 内阁会权力筹集经费与物资。 债券市场运行良好,以帝国的信用背书,债券根本不愁卖。 帝国的粮食产量和工业品每年的增速都很惊人。 只要拿出银币,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内阁大臣曲向阳建议道:“陛下,帝国与欧洲这场战争,可能会短时间内结束,也可能会长达数年之久。 欧洲三十年战争,那可是打了三十多年,足可见识欧洲这些国家的韧性。 臣建议在靠近欧洲的印度和波斯地区,投建一些工厂。 让这些工厂供应大军的物资消耗,这样只是运输成本,那就能节省下来很多银币。” 内阁大臣曲向阳看到皇帝苏河微微皱眉,他继续说道:“陛下不用担忧这两个地方既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又没有完备的产业链。 这些都不需要担心,朝廷只要给出优惠政策。 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看到有庞大的利益在向他们招手。 自然会把这两个地方,建设成工业之城。 帝国还能借此完成这两个地方的工业化。” 皇帝苏河听到内阁大臣曲向阳的建议。 他思考了一会儿,这才同意内阁大臣曲向阳的建议。 帝国对欧洲地区和阿拉伯地区出手。 一旦取得胜利,这两个地区经历被帝国的收刮之后,已经没有孕育强国的底蕴。 再加上皇帝苏河准备设立的藩属国。 欧洲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他们想与帝国发生冲突,那都几乎不可能。 他们必须通过这些藩属国的封锁,才能接触到帝国。 帝国就不需要担忧外敌的影响,可以慢慢同化帝国境内的土著。 皇帝苏河不用担忧工业化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更何况这些工业之城,基本都是汉人的聚集地。 皇帝苏河点头同意内阁大臣曲向阳的意见。 首相钱明义看到这种情况,他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在距离战场较近的地方成立工业区,供应前线大军的消耗。 这样一来,帝国的后勤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最关键的一点,真的出事也有人担责。 皇帝苏河与文武百官,针对于这场战争的细节,进行一一商议。 天色已经渐晚,这场御前会议才结束。 大都督府在完成调兵遣将之后,帝国的军队将会赶往各大战场。 皇帝苏河站在乾清宫门口,仰望着天上的圆月。 他知道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会影响帝国的命运。 皇帝苏河沉思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好。 “蜀儿,你以朕的名义给闽王张琬回电。 宗主国不会放弃藩属国。 驻守在苏伊士运河的军队,将会协助闽国防守。 帝国支援的大军,已经在出发的路上。” 帝国要及时给予闽国信心,让他们想办法坚持下去。 闽国在知道有援军的情况下,必定会死守希腊等地。 帝国的军队到达欧洲时,有了设施完善的驻地,不需要进行伤亡极大的登陆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