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58章 考察地方(二) (第1/2页)
太子苏蜀一行近百人,乘坐专列西行。 他们将前往考察的第一站,帝国的工业重镇,龙兴之地汉中郡。 天光放亮,列车已经行驶在山西境内。 太子苏蜀有些疲惫的睁开眼,在列车上休息,确实与在家中是两个体验。 他乘坐的列车,还是极为舒适的专列,普通的列车会更加难熬。 他看着卧铺床头摆放着一个长约一米的黑匣子。 这个黑匣子两端,是硕大的喇叭。 这就是现在帝国最为火爆的电器收音机。 太子苏蜀打开收音机,十节干电池供电,让收音机的喇叭声音十分洪亮。 但收音机里面却响起略带嘈杂的歌曲声。 这正是华夏广播电台的节目,这也是帝国官方的电台,现在唯一可以运转的电台。 华夏广播电台在每一个府,都建立广播信号塔。 随着技术的进步,本来只能覆盖一线之地的信号塔,现在已经能完全覆盖一府之地。 这样华夏广播电台,覆盖帝国全域的成本,下降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父皇不惜代价,皇室出全部资金,建立覆盖帝国的华夏广播电台。 这个过程,也是在培养一个新兴的产业,帝国怎么做都不会亏。 太子苏蜀从科学家那里了解到,他们有自信今后的广播信号塔,覆盖范围会更广。 科学家已经找到某种频段,传递声音还能达到无线电报的覆盖距离。 只是这种技术离真正的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太子苏蜀从无线电广播这一项技术,他就能观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太子苏蜀调整了收音机的天线方位,收音机内的声音变得更加洪亮。 华夏广播电台的主播,开始播放早间新闻。 太子苏蜀听着其他新闻,他表情一副淡然,这些新闻他早已经提前了解。 但他听到欧洲各国上调关税的消息,他嘴角微微翘起。 这代表欧洲各国合作解决经济危机的大门彻底关闭。 工业时代,经济流动将严重影响各国的对外政策。 各国组成同盟,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市场,必然会增强市场内的互信,对于市场外的主体极度排斥。 各国开始滑向战争,这个发展势头根本停不下来。 哪怕是有一些人踩刹车,那也毫无作用,战争必然会爆发。 太子苏蜀一直认为,各大藩属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各大藩属国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基本完成了汉化,汉人在当地已经超过半数以上。 这个趋势一旦形成,这片土地将永远属于汉地。 各大藩属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同化和清理土著。 顺从的土著同化成功,不顺从的土著完成清理。 这个过程必然是极为 惨烈的过程,会成为一个国家抹不去的黑点。 当藩属国从历史上消失,这个黑点也随之消失。 太子苏蜀拎着收音机前往餐车。 哪怕在移动的情况下,收音机的声音也没有受到影响。 太子苏蜀与同行的官员一起吃着餐车上的盒饭。 这些官员都是各部的中流砥柱,他与这些官员打好关系,不只是这次的考察,对于他今后的施政,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职位最高的两名官员,分别是工部侍郎陆元鹏、右佥都御史郑康。 特别是工部侍郎陆元鹏,他明显是要接任工部尚书的职位。 他在地方上担任过巡抚一级的官员,又被平调为京官。 父皇明显是想要重用他,这名官员入阁都有很大的希望。 帝国现在的各项制度非常完善,很少出现火线提拔的情况。 但某些官员的仕途,就是比一般官员顺畅,符合要求就能得到提拔。 这种官员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出色。 陆元鹏被父皇安排过来,这是很正常的安排。 太子苏蜀这次考察新政的情况,那就是考察工业发展情况。 大量工部官员跟随,必然要派遣一位能压场的重臣。 右佥都御史郑康,这位都察院新崛起的俊杰。 他是太子苏蜀特意要的人。 他的任务很明确,那就是治理地方的不法情况。 某些事情太子苏蜀不好出面,安排郑康出面正合适。 太子苏蜀可不相信,地方那些人完全安分守己。 哪怕是朝廷对于贪官污吏,一直下重手治理,但贪官污吏斩不绝。 太子苏蜀吃完饭,看着外面山道起伏的景象。 他感慨地说道 陆元鹏点头附和道 太子苏蜀与这些官员简单的交流,他吩咐道 陆元鹏语气坚定的回复道 陆元鹏表态之后,陆续有官员紧跟着表态。 他们能参加队伍,那就是想干一些实事,让太子苏蜀看中。 真正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人,他们不会参与这些麻烦事之中。 太子苏蜀看到这些官员的表现,他比较满意。 陆元鹏这些身居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