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 最后一封情报(求订阅) (第2/2页)
,原本我就觉得有些古怪,但之前并想到注音…… 如今看来,这最后一个字,恰好对应着‘音调’,指代一到四声。” 谷汬 啊这……大嗓门校尉哑口无言。 见众人还是有些怀疑的样子,齐平笑了笑,说: “其实验证我这套说法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第一篇日记,核对一下即可。” 说着,他站起身,拿过来纸笔,在桌旁铺平,旋即,取出写有第一份日记,即,十月十号留下的数字。 又将红叶抄写的,十一号书生传递给她的情报放在一旁。 接着,齐平对照着两首诗,口中念道:“第一组数字,十六、十五、四……” “在《采桑谣》中取第十六个字的声母,在《捕鱼歌》中取第十五个字的韵母,将其结合,定四声……” 齐平在纸上书写:“拼起来,可以是‘月’、‘跃’、‘阅’、‘越’……” “第二组……十二、二十二、二……” “拼起来,可以是‘国’字。” “第三组……” “第四组……” 当齐平运用这套规则,将四组数字取字完毕,并划去不成语句的字,最终只留下四个字: 越国公府。 霎时间,整个房间都静了。 众人盯着纸上这四个字,只觉心脏被锤了下,既有豁然开朗的喜悦,也有迷雾散去的惊悚。 “越国公府……”余庆从喉咙里滚出这个词,望向了红叶手抄的情报。 整份情报,最关键的四个字,恰好是“越国公府”。 实锤。 没必要再说一个字,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齐平的说法是正确的。 这就是书生编译密码的规则。 而齐平心中同样是一声叹息,他能想到这点,固然是因为“书生”留下了足够的线索。 但,能这么快反应过来,还是因为他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一条趣闻。 据说,当年大将戚继光,便发明过一种传递情报的方法,名为“反切密码”,利用的关键,便是注音的声韵…… 与“书生”使用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戚继光甚至同样编写过诗词,作为密码本……只是与眼前这个不同。 记忆就是这样,没有思路时,很难记得,但有了线索,便很容易联想起。 这也是齐平感慨,“书生”做密谍浪费了的缘故,能发明出这种法子,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密码学专家。 收回思绪,齐平望向其余人,发现所有人眼神中都带着些火热。 眼下,他们已经掌握了破译的方法,那么,书生失踪前一夜,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中隐藏的情报,便终于到了揭晓的时候。 无需沟通,无需交流。 众人的视线同时投向最后四组密码。 洪娇娇沙哑着声音念道:“二十一、三十七、二。” 旁边,众人进行破译,得到“敌”、“笛”、“狄”的音。 “五、二十三、四。” 齐平提笔,写下:“在”、“再”。 “九、十九、一。” “天”、“添”…… 洪娇娇念出最后一组:“八、十九、四。” 齐平落笔,写下一个“剑”字。 圆桌上,油灯炸开一个璀璨的灯花,一道道目光落在纸上,将那些文字,串成一句: “敌在天剑。” 沉默声中,齐平放下了毛笔,深深吐出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显然,这四个字,便是书生失踪前留下的最后一封情报。 人已消失,齐平无法准确猜出当时的情况,那位金牌密谍是如何得到的结论。 但盲猜,他写下的时候,应该并没有完全确定,很可能,处于一个怀疑的阶段,故而没有发出。 而是决定前往确认,而正是这个冒险的举动,让他就此消失无踪。 只留下这份情报。 而失踪……本身便说明了情报的真实性。 这位密谍,很可能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这四个字。 “敌在天剑……所以,天剑指代的是哪个地方?越州城有这样一个地方吗?”齐平抽回思绪,沉声问道。 “越州城附近,只有一个地方唤作天剑。”余庆表情凝重:“城郊的天剑山庄。” “那是什么地方?”齐平好奇问。 余庆回答: “据我所知,天剑山庄乃是本地一名武林高手的产业,此人手底下更经营着货运生意,名声不小,唤作‘曹园’。” 曹园……齐平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略一回想,猝然一惊,他记起来了,就在上午的国公府宴会上。 他曾看到一群穿短青衫的武人前往赴宴,陈富贵说,那些人的背后,便是“曹庄主”,曹园。 谜团解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