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三四章 杜威亲来 (第1/2页)
,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杜威将李成写给他的亲笔信拿出来,周康和北宫不花传阅一番。 信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李成对于杜威和晋国,努力开拓的精神表示高度赞扬。 说华夏民族自祖先起,就从没忘记走出这片土地,将文明传播到世界每各个角落。 从三皇五帝就为后世开拓未来,但后世子孙偏偏忘记了先辈传下的开拓精神,只是把目光盯在中原的一亩三分地。 以至于造成千年的分裂,华夏儿女也在水深火热不断挣扎。 你是夏国、我是周国、他是晋国的,大家分的清清楚楚。 其实国家就是个符号,代表的也仅仅是执政组织。 华夏民族是一家,老百姓可以自主选择接受谁的统治,而执政者也需要肩负起责任,上承祖先遗志,下为百姓子孙造福。 以万世华夏为己任。 树华夏不灭之荣光。 需要不断走出这片土地,为民族百姓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是以李成在信中表示,很欣赏杜威远征西域外的壮举。 并且承诺他,凡是对外开拓,大夏都会给予全力的支持。 如果晋国能够退出中原,让中原的华夏民族实现一统。 大夏也将会与晋国保持永远的友好关系,大家携手去带领华夏的百姓走向世界。 让华夏文化同样走向世界。 看完这封信,周康愣了一下。 没想到杜威会有李成的亲笔信,看起来这封信不是最近的,但也代表了李成对晋国的态度。 在周康看来,李成这个大夏皇帝的口吻很和气,语气也非常真诚,等于是给了晋国一个承诺。 怪不得杜威一直不透露晋国参战的消息,还让士兵都穿周国军服,原来是给自己留后路啊。 未来…… 李成的不是明确表态了吗? 世界很大,大夏是不可能全都占领完的,需要同为华夏民族的诸国一起去开拓。 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要求诸国退出中原。 周康若是愿意退出中原。 何至于跟夏国展开国战? “夏国这承诺是真的还是假的?”山丹北宫不花看完信后,带着有些怀疑的语气问道。 “应该是真的!去年我西征作战失利, 夏国无偿支援了大量的物资,还让他们的海外藩属国协助牵制贵霜和波斯。只不过在西域外,咱们的根基不够,也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是以我晋国五十万大军才会再次失利!” 杜威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那杜兄刚才的意思是说,咱们主动放弃中原,以此来换取夏国的支持吗?” 周康对着那封亲笔信,沉吟了一番问道。 “我确实有这个打算,你们不是也一样吗?”杜威丝毫没有犹豫,也没有丝毫避讳的回答道。 “可是杜兄刚才也说了,外部天时地利人和咱们都不占.....” 周康说出这句话,北宫不花也赶忙随着点头,外面他们不是没去过,哪有这花花中原舒服? 出门在外,等于是从零开始,初期会特别的困难。 “这我又何尝不知?不然也不会掺和进这档子事情了!”杜威满脸苦笑,“可是你们看如今的情况,大夏统一中原已是定局。我们若想保住国祚不失,那向外发展就是最好的选择。不然还能怎么样呢?拼到最后还是一样躲不开灭国的命运,就算苟延残喘人生价值又何在?” 杜威的一番话,说的周康与北宫不花哑口无言。 夏国军事强盛,这次他们是全都体会到了。 三十万人和数倍的盟军作战。 几乎将百多万盟军打的无还手之力,丧土失地、溃不成军。 就这还是没有动用太多的底牌的情况下,若是夏国动用底牌,他们的联军估计早就没了。 那时候还有什么舍得不舍得?愿意不愿意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成了夏国的俘虏,中原北方血流漂橹,国家也不会存在,最多只能在后世史书记载一笔罢了。 他们在坐的,都会成为人人唾弃的亡国之君,不明大势的绊脚石,被时代抛弃的废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