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六八章 三年之约 (第1/2页)
,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从蜀中盆地到汉中平原其实也不好走,历来也只有一条路可平安越过群山直抵汉中。 那就是剑州的剑阁到利州的绵谷一带,其中还有很多地段都是险要的关隘,艰难险阻不亚于天堑。 当前的交通条件,想要带着火炮过去几乎是不可能。 于紫萱带着身边的八大护法一路北上,轻装简行。 可惜在剑阁就被武烈提前布局的兵马给拦住了。 双方在剑阁一带交战月余,武国击退了南越国的人马。 彻底在汉中平原站稳了脚跟。 就连武烈都没想到,这个战略会如此成功,简直超出他的想象,也是各国大意他才走这种机会。 击退南越国,于紫萱也没办法,她没有夏国那样的飞机,就算有也不一定好使。 武烈开始在兴元府扎根发展,北方在太白山、岐山挡住晋国大军,南方在剑阁挡住南越国。 东部谨守汉阴,让夏国也是无计可施,不得不望秦岭生叹。 陆续将五十多万的军队带过来,还将中原的二十万工匠、七十万青壮平民都带到了汉中平原。 可以从容的开展西进计划,到羌塘地区和那些羌人一决胜负。 远远躲开了夏国的威胁。 也成为独居一方的势力。 几年之内,应该不虞受到夏国的威胁,至于晋国、南越,武烈根本就瞧不上。 再能打还能比武国能打? 当初他大武就能将吴越打的哭爹叫娘、险些灭国。 还能把江北地区全都给占领。 到他这里自然是不怕于紫萱。 大不了就在剑阁打几场呗。 武国撤出后中原空虚至极。 崔梁没了、武国没了。 大量的地盘被空置下来。 周国和晋国兵力都不在本部。 自然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大夏要接手了,算是平白得了大量的土地,也有一些人口…… 可惜武烈釜底抽薪!本来大梁国灭之后中原就连年战争!很多的平民死于战争之中。 武烈又强制带走一批,如今整个中原地区人口不足原来的三成,都是些老弱病残,武烈不稀罕带走的,都给他们剩了下来。 东西两京和数十座州县,被打的成为一片废墟,就连一砖一瓦都不想给夏国剩下。 原本繁华的城池,如今大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荒芜。 武烈在撤出汴京的时候,就将人口和财物全都带走。 等到撤出之后,汴京地区流民四起抢掠城池。 几番之下汴京能保留现在的样子已经很难得。 大夏军队进驻汴京之后,就开始打击犯罪。 弄来大量的粮食接济难民、恢复正常秩序。 但是从汴京到雒阳一带,全都是这种情况,想要恢复昔日的繁华,起码需要几年时间才行。 还得是依仗大夏如今的超强实力,工商业和农业的强力辅助,不然换任何一个国家,估计都得忍痛丢掉这里,背不动这个负担。 面对白地一般的中原。 李成心中也问候几十遍武烈祖宗十八代,这没鸟的货做起事来真是狠得不像话。 老百姓又没得罪你个烂人。 何必这么折腾他们? 偌大的中原几乎打烂。 如果有机会一定将武烈再割一次才能解恨。 这次大夏后知后觉的收获,就是东到郓州,沿河的数十座州府。 其他什么都没有,还背上了沉重的压力,需要养活剩下的上百万老弱人口。 在政务院的刺激之下,大夏拿出大量的金钱采购,大批的粮草开始向中原地区调运。 还有就是大量的日用商品和工业品,随着一起进入中原。 又抽调官员在中原地区设置行署,以期迅速帮助中原恢复。 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位于中原腹心之地。 历来都是经济中心。 毕竟这块地方土地肥沃。 农业冠绝天下,养活数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