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巨变_第347章 夹着尾巴做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 夹着尾巴做人 (第1/2页)

    陈兵想了好一会,拍着大腿道:“夹着尾巴做人。”陈扬笑了,“对,就是这个意思。”“大哥,就是你常说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正确。人家到咱家来做客,肯定瞒不住,那就不妨高调一点。但事过之后,不能显摆,不能借用,像没发生过一样,这就叫低调。”“大哥,我懂了,谢谢你的及时提醒。”“不过。”陈扬眯起双眼,笑着说道:“照片洗出来后,你挑几张中意的,放在你办公室写字台的玻璃下面。但要记住两点,不能挂在墙上,别人问起不要解释。”“明白,大哥。”“还有,估计记者或电视台,要来咱家采访。老三,你也要注意了。”“注意啥,大哥你说。”“一要热情,二要低调,三最重要,关于老杨和老范的事,你就说啥也不知道。”陈兵道:“大哥,好难啊。如果真来了,还是你接待吧。”“呵呵……你是企业家,我不是,所以就该你出面接待。”陈扬家恢复正常,工厂开工,工人上班。村里可热闹了。省电视台的记者果然出现。整整热闹了一个星期。省电视台的记者也果然到了陈扬家,拍了不少镜头,给陈兵做了专访。老杨和老范在县里待了一天,然后就走了。省报和地区报纸,都有记者进村,都到陈扬家采访。县里区里乡里三级联动,在村里召开不少会议,总结陈家村的先进经验。陈扬的爷爷,陈扬的二弟陈兵,都被请去参加过座谈会。但一老一少都只听不说,一问三不知,只字不说老杨和老范。问得急了,一老一少都往陈扬身上推,让问的人问陈扬去。陈扬哪去了?陈扬不在家。老杨和老范还在温林县时,陈扬就带着陈红玲,悄悄的离家去了路桥街。两口子在路桥待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在王光荣的帮助下,在新开的五金市场买了十个摊位。一个摊位五千块,合计共五万块。这也是陈扬第一次投资商铺。然后,以每年一个摊位一千块的价格,租给了前来租铺的商户。租金一年一付,相当于收回一万块,五年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接着,陈扬和陈红玲要去上海。临走前,王光荣和他的新老婆一起,请陈扬两口子吃饭。陈扬提出,要在路桥街买旧房子,就是旧的住宅。王光荣满口答应。陈扬看到了这个商机,买商铺,买住宅,这个长线投资前景可期,钱途可观。到了海门码头,正好下一班船是405,明天出发。陈扬跑去买了两张船票。但干jiejie李沁已不在405上当船长。经一番打听,陈扬才知道,李沁去省里进修,回来就进港务局当领导。李沁正走在女强人该走的道路上。陈扬怕陈红玲多心,没有去李沁家住,就在码头附近的港务局招待所住下。李沁虽然不在,但她的影响照样存在。港务局招待所就有人认识陈扬,知道陈扬与李沁的关系,对他关照有加。陈扬还去了港务局派出所,拜访了所里的领导。当初现金转运,由派出所派人押送,正是陈扬最早提出的。现在,这个服务已变成业务,经上级批准,派出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上海到海门的武装押运。这为生意人解决了最大的后顾之忧。第二天,陈扬和陈红玲上了405号轮船。三天后,405号轮船安抵上海。两口子入住的是锦绣宾馆,而不是“老根据地”浙东旅社。因为叶菁已把浙东旅社交给别人管理,她自己在锦绣宾馆附近,租了两间门面房,挂起了“浙东贸易公司”的牌子。为了送货和取货方便,叶菁还花三万两千块钱,买了一辆二手的皮卡车。这次来上海,陈扬主要是带陈红玲去医院复查,锦绣宾馆离医院仅隔三条街,来来回回方便。锦绣宾馆离叶菁家也很近,步行的话,只需十多分钟。至于浙东旅社那边,早已经物是人非。客人来来往往,已经换了大半。陈扬的好朋友马振国和周玉刚,学于解放的路数,一心要挣大钱,至今杳无音讯。叶菁亲自开车,先把陈扬和陈红玲送到锦绣宾馆,登记入住后,又带着二人来到“浙东贸易公司”。“老板,老板娘,欢迎两位前来检查指导工作。”这话说得陈红玲脸红起来。老板娘这个称呼,原来属于叶菁。自从陈扬有了陈红玲,叶菁就与陈扬商定,为了避免误会,把老板娘这个称呼转赠给陈红玲。叶菁也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正与她父亲的一个学生交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