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56.骇人听闻的酒席 (第3/3页)
个集市从五点多开始,一直到天蒙蒙亮。 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起了炖羊rou的味道。 大席早餐,羊rou饸饹面。 等到7点,正式开餐。 就在记者们想要验证许家湾的人到底说没说谎,究竟是不是免费吃的时候,伴随着羊rou开锅后的奇香扑鼻,秦川大师傅们那嘹亮如同信天游一般的嗓音唤醒了崭新的一天。 不需要任何人指挥。 伴随着这些高亢的嗓音,一份份面团被投放到压面机里。 水开,焯面,往不锈钢碗里一放。 旁边的徒弟立刻一大 勺半点不含湖的羊rou臊子连汤带rou的添了进去。 然后,徒弟看着那些拍照的记者,直接招手: 挨了一早上冻的记者们立刻有人绷不住了,放下了照相机走上前去。 接过了这一碗在寒风中热气腾腾的饸饹面,看着这碗里的大羊rou块,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这……太香了啊。 而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不一会儿,这一碗代表着陕北人民朴实粗犷却不失细腻风味的羊rou面,便暖和了不知多少人的身心。 那热气熏蒸之下,嗦面的声音里,清晨的阳光缓缓遍洒大地。 高原上清朗的天空把阳光染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金色。 那是独属于冬日清晨的温暖烟火。 记者也好,赶早过来凑热闹的路人也罢。 还是许家湾村子里的本家。 一个人,一碗面,便是一副无比美好的人间画卷。 这些外地来的记者,在把面碗放到回收洗涮的桶里后,带着满足回应了这些大师傅们那的话语后,摸着肚子,带着一身热流,心里纷纷发出了感慨: …… 8点。 许家集彻底忙碌了起来。 来凑热闹的老头老婆们也来蹭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rou面,然后开始逛集市。 卖针线的,卖春联的,卖老鼠药、脚气散的……五花八门的摊位,什么都有。 有人给娃买了新炸出来的馓子,有人发现了自己十来年没吃过的黄馍馍。 有人在这集市上与故友重逢,更有人在这边依靠瞎猫碰死耗子的运气,套圈套到了摊位老板准备的特等奖…… 欢笑,热闹。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这个固定集市越来越少的当今时代,许家集让这个因为煤矿而飞速发展的小县城似乎又一朝回到了十年前。 集市愈发的热闹了,甚至都到了堵塞交通的地步。 人潮汹涌。 而早上那些做羊rou面的大师傅们也拆掉了压面机,取而代之的是各展所长的手艺。 比人还高的蒸笼里,一样又一样扣碗堆叠,源源不断的新鲜海货一车一车的运送了过来。 高炉大火,大锅铁锹。 为了这一直到晚上都不能断的大席,大师傅们开始忙碌。 而旁边围观的记者们看着那一只又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龙虾……一个个只觉得眉心直突突。 不是吧…… 玩真的? 龙虾都上来了? 免费吃? 正琢磨呢,忽然,许家湾那边,几辆面包车开了出来。 来到了锅灶旁边后,立刻有一些岁数在四五十岁的男人带领着一些年轻人下了车。 领头的中年人们手里拿着杯子,拿着酒瓶,直奔这些炒菜的师父。 而看那瓶子的制式,记者们再次无语。 那特么是茅台! 国宾?飞天?还是什么系列暂时不得而知。 但就见这些中年人笑呵呵的走到大师傅旁边,把酒倒进杯子里,带着敬意的端给了这些炒菜的大师傅。 大师傅也恭敬的双手接过来,一饮而尽后,把杯子一还,继续兢兢业业的炒菜。 而不知道是否是错觉,大家总觉得这些师傅炒菜更卖力。 同时还没完。 就在这些中年人敬酒的时候,记者们已经看到了……那些年轻人搬着那种……食堂里盛汤的不锈钢桶,放到了一片提前留好的桌子上面。 紧接着第二趟的时候,每个人肩头就都是成箱成箱的酒水了。 而当看清酒水上那几乎所有天朝人都不陌生的标志时,他们不少人已经懵了。 茅……茅台!? 还是茅台!? 不是,你们要干啥? 住……住手啊! ! 当看到这些年轻人拆开了茅台的封口,捏着瓶子往那不锈钢桶里倾倒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 满眼惊骇! 大哥,你们是认真的? 免费的大席……你们给喝茅台!? ???? 这还没完。 当这些不锈钢桶全部倒满被扣上盖子之后,后面陆续赶来的年轻人们提着一个大箱子再次来到了旁边。 拆箱,开盒。 一抹红色映入记者眼帘。 中……中华。 软包的中华,撕开包装,拆开封皮,全都堆放到了一个大托盘里面。 紧接着,一个年轻人拿出了一块写了字的黑板,放到了托盘旁边。 眼看着那托盘里的香烟越来越多,在逐渐堆满了之后,就被年轻人端着放到了稍微靠后的位置,记者们明白……应该到时候会有人看着,谁要烟就往外递,防止有些素质差的人哄抢。 想的可真周到。 但…… 不知谁人轻语。 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同。 确实。 这场…… 真的太他妈吓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