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传统节日 (第1/2页)
和一染江南剧组合作拍摄的视频,现在还处于持续发酵阶段。 之后,剧组那边还会上很多节目,继续给电影做宣传。 等宣传走完,电影就会正式开始上映。 但至少也得是一个月之后。 这段时间,王天阳的视频应该还会持续受到关注。 更何况他还有猫老大那边的功夫猫猫给顶着,王天阳暂时没有更新压力。 他伸了个懒腰,关灯睡觉。 新视频的事,随缘吧。 就像这一次的视频一样,碰到了就去拍。 所有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发生,他就当个纯粹的记录员。 有时候这样拍出来的视频效果,反而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接下来的几天,王天阳白天在家里帮着老爹老娘干干农活和家务,晚上就空出时间搜集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 随着他不间断的整理和收集,越来越多的资料化作列表躺在了他的电脑中。 这时候他才发现,华夏的民俗文化究竟有多么的丰富!又有多么的有趣。 其中最让他动容的,是已经在华夏流传千百年的传统节日。 例如,即将到来的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也称七夕。 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农历7月初七这一天是传说中七姐的诞辰。 而七姐也就是华夏人十分熟悉的织女,她是编织云彩的神,也是纺织业者、情侣、儿童的保护神。 在很久之前,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会设下香案,祭拜祈福。 向七姐祈求巧遇,祈求姻缘,保护儿童的平安等。 甚至在乞巧节当晚,有很多地方会举行大型庙会。 庙会上会有各种表演,最后人们会齐聚在一起放河灯,在河灯里写下自己的愿望,祈愿美好的姻缘。 青涩的少年少女们会好好在家打扮一番,期待着能在庙会上遇到属于自己的缘分。 传说,有些地方甚至会有按照少男少女模样捏泥人的风俗。 如果在七夕当天,将少男少女的泥人绑上红绳,就会得到七姐的祝福。 乞巧节在上古时期就已存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更是伴随着每一位华夏人的童年。 古往今来有无数大著名诗人为七夕节写下千古绝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朝诗人杜牧的名诗,令人感叹连连,美得不像话。 王天阳小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当他读到漫天的喜鹊化作鹊桥,只为能让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相会时。 他曾惊讶于古人的浪漫,对书中描绘的奇幻场景,赞叹不已。 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忘记课本里提到的一个小知识。 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能在葡萄藤下偷听到牛郎和织女的悄悄话。 那时候,一到七夕,当他发现村子里的喜鹊果真不见了之后,兴奋的不得了。 晚上他也曾偷偷跑到葡萄藤下,守到很晚很晚,被蚊子咬的浑身是包,也不愿回家。 回忆起小时候干过的傻事,王天阳有些忍俊不禁。 七夕……承载了他们这一代人,许多美丽的回忆。 可是近年来,华夏的人民虽然都记得这个节日,可是却不再有人为它庆祝。 相反,从外国传来的情人节,却成为了情侣们最重要的节日。 甚至就连七夕这个称呼,也慢慢的被改变为中国情人节。 到如今,华夏只有少数地区,才保留着像七姐祈福的传统。 就连施州建始县这样偏远的地区,都不再对这个节日做任何庆祝。 王天阳对此感到十分惋惜。 除此之外,华夏地区还有许许多多的民俗节日。 比如人们常常提起的24节气。 事实上这每一个节气都是节日,在古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庆祝丰收,祈愿美好的未来。 所有的节日都包含着华夏人民最单纯,最美好的愿景。 而且每个节日,都有着相应的典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