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 总决赛 (第1/3页)
翌日一早,楚轩和刘艺妃就赶到综艺园区参与录制工作。几 在节目的进程即将进行收尾的这个阶段,相比于以往阶段的录制氛围,在这最后一次的录制过程中,小两口明显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氛围。 在之前的阶段录制中,胡戈几人还能跟他们有说有笑,总有轻松的时刻。 可这次面临总决赛,面对整个竞技舞台的最后一道关卡,胡戈他们明显比以往更加认真,更加全力以赴,也更加的紧张。 在这股紧张的氛围里,倒是也让他们感到一种竞技感十足的感觉,这也挺有意思的。 而这次总决赛舞台的展现,不同以往阶段的舞台,学员们这次不需要上舞台进行实时表演。 进入决赛的四个人,在四位导演评委和四位表演评委的主导下,提前拍摄一份十分钟的微电影。 一共四部微电影将在演播厅的大荧幕中播放出来,播放完后观众和媒体评审会进行投票,最终决出总冠军的归属。几 楚轩和刘艺妃在综艺园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录制工作,而历时三个半月,《我是演员》的总决赛顺势来临。 ——2月15日。 下午,阳光正好。 一阵风刮过,没以前那么得冷,冰冻一两月的京城已有回春的迹象。 观众和媒体评审数百人,陆陆续续进入演播厅通道,准备观看总决赛。 从之前一直都是的舞台表演,到总决赛的荧幕微电影,节目形式间的转变,让他们抱以期待。 而四位进入总决赛的学员,都是他们票选出来的,对于哪位学员能获得冠军,他们也很感兴趣。几 一路走进演播厅,各自交流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显得纷纷扰扰。 演播厅的嘉宾区域,一群业内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中,楚轩和刘艺妃夹杂在他们中间并肩坐着。 小两口扭头看了眼熙熙攘攘走进来的大批观众,正好碰到有观众特意朝他们看过来的目光。 偶像和粉丝间不经意的一个对视,让一方激动挥手,一方回以微笑。 旋即,小两口便回头跟老师们继续交流。 “舞台表演和荧幕展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楚轩随意地说道。 “那肯定的。”坐在楚轩右边的刘义点头:“舞台表演属于话剧的范畴,上荧幕的作品属于影视剧范畴,前者的核心是纯艺术和纯技术,后者带有商业属性,两者间的剧本形式也不一样,给观众的感观也不一样。”几 坐在楚轩后头的文木野发表意见:“在当下的这个市场,还得是上荧幕,荧幕中的表演和形象让观众喜欢才是王道,话剧形式的表演太小众了。” 刘义双手环抱,微微点头:“所以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搞微电影,转换下表演形式让观众有新鲜感,同时也算是力推一把胡戈他们,让行业里的人看到他们上荧幕后所受到的观众喜爱度有多少,他们的商业价值也就会对应的往上提一提。” 楚轩和刘艺妃点了点头,虽然话剧才是表演艺术的最好体现形式,但观众看话剧存在的门槛注定使得话剧愈发小众,而没有观看门槛的影视剧才是市场主流。 在节目的最开始,由于学员太多,资源不好分配,节目只能以舞台表演的方式来呈现。 而在这最后一轮舞台,剧组资源集中在四个学员身上,组委会便是顺应市场主流,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搞微电影。 趁着节目还未开始,大伙儿随意地聊着,再加上数百观众的声音,让演播厅的环境显得分外嘈杂。 直到何炯走了上来,观众们欢呼一声,接二连三喊着“何老师”的声音响起一片,紧接着又渐渐趋于安静。几 何炯在这几个月里也是够累的,隔几天飞来京城忙《我是演员》这边的工作,隔几天又飞回星城忙《欢乐大本营》的工作。 两边来回跑,但两边都不耽误。 不得不说,在主持方面,何炯的业务能力是真的可以,不同类型的综艺也能很快适应,这真的是天赋。 在何炯的主持下,胡戈、杨蜜、杨锐、白栤逐一上台,自我介绍了一番。 “胡戈!” “杨蜜!” “杨锐!”几 “白栤!” “……” 现场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而从呼喊名字的声浪的大小就能听出谁的人气更高一筹。 “杨蜜的人气还是高的。”刘义嘴角微扬,从不绝于耳的声波中做出结论。 “她有几部作品在外,正常。”楚轩道。 “杨锐的作品比她多呢,又怎么说?”刘艺妃挑眉。 “从形象上来讲,杨蜜比杨锐更让人有记忆点,所以杨蜜更容易火,只能这么解释了。”刘义笑道。几 楚轩和刘艺妃缓缓点头,看向舞台,以待节目的开始。 待现场静了下来,在何炯的主持下,留下了杨锐。 杨锐对自己参演的作品进行一番介绍,观众们也得知了作品的名字——《红高粱》。 随着何炯和杨锐走下舞台,现场的灯光也暗了下来,舞台上的大荧幕随之播放,观众们也从荧幕中看到了助演嘉宾的名字——张鲁衣。 不少观众眼睛一亮,张鲁衣的演技可是很好的,只是在上个阶段被淘汰了,没想到在总决赛的舞台上还能见到他的表演,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惊喜。 且很显然的是,杨锐饰演九儿,张鲁衣饰演余占鳌。 随着微电影的播出,在场的人也抬头认真地看了起来。几 楚轩瞧着二郎腿,看着荧幕,顺便想了想这部作品的信息。 他记得,《红高粱》是张义谋导演于八十年代拍的一部电影,男主是江文,女主是巩丽。 当时国内的荧幕数少得可怜,即便是盗版资源也贵得离谱,市场的上限决定了传播的上限,所以这部战争文艺片在上映之初并没掀起多大波澜。 也是因国内的市场太小,当时的第五代导演们纷纷致力于征战国外市场,偏好于国外各大电影节,以获奖为荣。 而这部《红高粱》于1988年,就斩获了戛纳电影节的桂冠——金熊奖,也是亚洲范围内首部获得金熊奖的电影。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各大媒体大书特书,张义谋以及《红高粱》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一时海内外皆知。 热度有了,民众的呼声也大,当时的相关部门便开始大力推广这部电影,好多电影院开始长时间重复播放这部电影。几 而有放映机和幕布的村镇,在村主任的带领下,在村子里头选一个开阔的地方,皓月当空之下,蚊子漫天飞舞,老少乡亲们或拿着蒲扇或拿瓶白酒就着花生米,坐在竹编的小靠背椅上看这部电影。 现在一想起来,那是满满的年代感。 也是因此,这部电影渐渐广为人知,成了张义谋导演最为经典的文艺片之一。 而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老师的同名小说《红高粱》,说起这部小说,在当时可算是毁誉参半。 有的人说,这部小说是经典名作,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记录了我国旧时代的辛酸苦辣。 也有人说,这部小说诋毁了我国,故意把我国当时的苦难情况写给外国人看,来讨好西方人。 虽然分作两派又众说纷纭,但艺术作品这东西,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时的言论倒也不必当真。几 但不管怎么说,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