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璀璨时代_第601章 《兵临城下》发布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1章 《兵临城下》发布会 (第2/4页)

的科幻电影跟世界水平差距有多大?”

    “华国的科幻电影如果要追赶世界水平,是需要30年?50年?还是100年?”

    “这是华影集团通过这几年的调研,从诸多电影爱好者那里总结出的三个疑问。”

    在场的人静悄无声,韩三坪的发言有些郑重,也直抵一些业内人士的心里。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科幻’是什么。”

    “科幻,就是科学和幻想的统称。”

    “科学,是科学技术;幻想,是想象力。”

    “明白了这一点,那就能对‘科幻’二字给出解释,科幻就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想象。”

    “随着全球科幻电影的发展,又从中衍生出了两个新的解读。”

    “侧重科学的科幻电影叫硬科幻,侧重想象的科幻电影叫软科幻。”

    在场数百人中,其中一部分人对“科幻”二字的了解都不彻底。

    听到韩三坪的讲述,各自对“科幻”二字的解读有了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不管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都脱离不了两个核心元素,就是刚才说的科学基础和想象力。”

    “科学基础,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这是实实在在可观可闻可借鉴的东西。”

    “但想象力呢?”

    “所以刚刚的第一个问题:华国有科幻电影吗?”

    只听韩三坪说道:“我换一种方式来问:华国的导演有想象力吗?”

    在场的人一怔,左右各看了几眼,目光特别朝一些导演所在的区域的多看了会儿。

    楚轩和刘艺妃小幅度的向左偏头,那边坐着张义谋、陈恺歌、许克、王金等很多大导演。

    韩三坪这话说出来,就仿佛在说:大导演又如何?都是一群没想象力的人。

    张义谋、陈恺歌他们相视一眼,脸上虽然没表现出来,但各自心里有些尴尬。

    面对韩三坪这个人,他们也生不起气来,权当是被吐槽了。

    “导演没有想象力,哪来的科幻电影?”韩三坪又补充一句。

    在豪来坞的制片人,都是有系统的、专业的学习过的,都有很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所以在豪来坞的电影制作过程中,是以制片人为主,也叫制片人中心制。

    华国的大部分制片人都是投资商代表,压根不懂影视剧是怎么制作的,不过也有小部分制片人是专业的,可以在剧组当家作主的。

    但大部分情况影视剧都是以导演为中心,所以华国影视剧编制目前即便没成文的规定,也可以说是导演中心制。

    导演中心制,电影拍成什么样,那导演说了算。

    因此对于很多观众对华国拍不拍得了科幻电影的疑问,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华国如何,而在于导演能不能拍。

    网上老是讨论工业基础不行,华国还拍不了科幻电影。

    可如果导演能力不行,工业基础再牛逼也没用。

    韩三坪直指问题的核心,在场的人也读懂了韩三坪的意思,有点在批评国内导演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一个提示、一个勉励。

    想象力代表创新,也是让导演们别固步自封,该顺应时代转变一下思想了。

    “从硬科幻和软科幻作为衍生,全球科幻电影又逐步形成了六大类。”

    “星际文明、时空旅行、机器人、生物工程、专制社会、生存环境。”

    楚轩和刘艺妃听着,点了点头。

    这是全球各国的电影人归纳出来的分类,然后海外的科幻电影一经上映自然而然就会被打上对应标签。

    其中的专制社会也是反乌托邦,生存环境是来自自然或外星文明带来的灾难。

    “外海科幻电影有了六大类,我们国内一个类都没有。”

    “这是思维哲学的不同,历史文化的不同,乃至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感观不同。”

    “这些不同,局限了我们对科幻的想象,对世界观的想象,也束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造成的结果是,并不是我们想象不到科幻的世界,而是根本就没有去朝这个方向去想象的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厚此薄彼,海外也同样想象不了我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

    众人微微一笑,韩三坪的这番话还是挺公正的。

    科幻确实是华国文化的弱点,但华国文化的亮点同样是海外的弱点。

    这没必要去较真,毕竟是文化差异下的结果,但如果能去补足,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总的来说,相比于海外的文化素养,我们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弱了。”

    “整个产业链从编剧到道具,从设备到镜头,从妆造到表演,从剪辑到特效,都没有相应的打造科幻电影的专业条件。”

    “所以刚刚第二个问题,我结合第三个问题一起回答,华国科幻电影跟世界水平差距多少?什么时候能追赶上?”

    “我的回答是,如果刚刚我说的整个产业链不往这个方向走的话,那永远也追不上。”

    “但如果往这个方向走,当海外科幻电影市场趋于饱和并开始退步,我认为只需要30年就够了。”

    韩三坪以前也是导演,和张义谋、陈恺歌一个年代的。

    只是双方的发展路线不同,到如今已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作为导演只会眼观自己的作品,而韩三坪则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影行业的发展。

    层次上的不一样,让韩三坪的眼界看得更广阔,说的话也更显魄力,也更具说服力。

    在座的都是专业人士,即便是媒体人也在影视方面有一定的专业性。

    这话听到众人耳里,内心仿佛有了一个见证的目标,华国科幻赶上世界水平需要30年?

    当然,韩三坪也说了个前提,国内要有相应完整的产业链。

    即便如此,听了韩三坪的一席话,也让大家重新对国内娱乐产业有了新的认知和审视。

    “行业是这么个情况,但现在的问题是,没哪家企业带头,说得再多懂得再多也没用。”

    “不过在一年前,璀璨时代勇于走出这一步,由璀璨时代牵头,华影集团和英黄娱乐助力,一部或许不成熟但完全属于华国的科幻剧本《兵临城下》应运而生。”

    “经过一年的国内外走访,各个环节具备了打造科幻电影的基本工业实力。”

    “谁也不知道它能不能成功,但如果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那永远也看不到成功,永远只能被海外科幻反复引导我们往他们的思维靠拢,而没有我们自己的思维。”

    “《兵临城下》也将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是否能引领行业做出突破,是否能向外走出这第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场响起轰鸣的掌声,确如韩三坪所说,不管这部电影最终如何,如果没人去拍、没人去走这条路,那说再多全都是扯淡。

    就如网上某些“专家”,说特效不行,说剧本不行,说导演不行……

    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倒是拍一部科幻出来啊,不拍怎么知道行不行?

    可惜,国内科幻电影一直无人问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