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5章 唯有套路得人心 (第1/2页)
“当然,百姓也不是傻子。 其实百姓最聪明了。 很多百姓在高谈阔论时,可能会说什么民族至上,比如骂那名工匠时,就会不遗余力。 但真正让他们掏钱时,他们还是拎得清的。 如果市面上出现的布帛,我们大明的只卖一钱银子,而易卜拉欣的要三钱。 绝大部分奥斯曼百姓,一定会购买大明的布帛。 不管他们内心有多么强的民族自豪感,此时他们的身体都是诚实的。” “对哦,那易卜拉欣怎么办?” “很简单,提高大明货物的关税。” “奥斯曼怕不是要激怒我们大明?擅自提高关税,我们不能答应吧?” 陈珂见郑克均每次与欧洲列强签订贸易协议,都会附带关税条款,就知道这个玩意很重要。 奥斯曼擅自提高关税,无异于对大明挑衅。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 你知道欧洲列国,当初为什么要远洋出海,探索新大陆吗? 其实出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欧洲列国不是被逼急了,活不下去了,他们是不会进入大洋的。 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对远东和欧洲的贸易,征收重税,严重阻碍了亚欧贸易通道,所以欧洲列国才不得不选择出海。 奥斯曼帝国征收重税的举动,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为沉重的关税,导致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急剧减少,也导致奥斯曼的财政极度下滑。 但奥斯曼人反省了吗?没有。 奥斯曼的统治者认为,没有了那些商人更好。他们的统治成本更低,统治更稳固。 他们才不会在乎,少了无数的商人,奥斯曼百姓就少了很多收入,昔日繁华的城市,日趋落寞。 一个古老的帝国,思想往往是两极分化的。 百姓想的是民族骄傲,民族自豪。 而统治者想的,绝对是维护皇权。 只要威胁皇权,什么事都如临大敌。 只要不威胁皇权,什么都不重要。 贸易不重要,过往商人不重要,百姓的收入不重要,城市是否繁华不重要。 反正这不会损害帝国统治者半点利益。” “奥斯曼的帝国统治者也太无耻了。”陈珂气愤地道。 “所以,奥斯曼帝国才不会在乎,提高关税,会得罪我们大明呢。他们巴不得我们大明什么都不卖过去。 他们就发展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务农的百姓还更老实,更好管理。 商人带来的繁华都市,可是蕴藏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这是统治者十分忌惮的。” “我终于明白,我们大明当初为什么闭关锁国了。” 直到此时,陈珂才理解了明朝中后期的国策。当年为什么要毁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为什么要毁掉制造海船的图册。 作为出生在台湾的陈珂,这是陈珂从小到大的疑团。明明开海可以为国家和百姓带来那么多利益,比如明郑,就因为台湾开放贸易,赚了很多钱。 明朝皇帝为何要禁海? 直到今日,陈珂才恍然大悟。 原来统治者和百姓,很多时候利益并不一致。【1】 【6】 【6】 【小】 【说】 百姓想要生活更好,而统治者想要的是稳定的权力。 开海,不但让沿海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且容易造成百姓思想浮躁,商人可远远比农民难管理得多。 对一个已经统治全国的帝国来说,开海对统治者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他们闭着眼睛都会选择禁海。 “而且就算奥斯曼帝国顾忌大明的感受,不提高关税,他们也有一万个办法,让大明产品以高昂的价格,送到奥斯曼百姓手上。 例如对贩卖大明产品的商家找茬,只要有借口,就罚款或者关店。 对大明产品的运输,提高运费。 抽出个例放大宣传,比如我们大明的一台蒸汽机出了故障,易卜拉欣便可以派人到处宣传,大明蒸汽机有问题。 此时他丝毫不用在乎,他涂了涂料的那些蒸汽机,因为擅自改动和缺乏专业工匠维护,故障率可能更高。 他只需要反复宣传出事的大明蒸汽机,就可以对奥斯曼民众达到洗脑的作用。让奥斯曼民众一提起大明蒸汽机,就想到那台出事的大明蒸汽机。 从而留下大明蒸汽机随时会出问题的印象。 刚才说了,民众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听到的。 大明蒸汽机差,奥斯曼自己的蒸汽机好。 这就是他们最想听到的。 此时,谁敢再说大明蒸汽机好,易卜拉欣的蒸汽机也有问题……下场和那位说真话的工匠一样。” “这实在太无耻了。” 陈珂很生气,可是却发现,如果易卜拉欣真这样干,奥斯曼百姓没有任何办法。 尤其是那些知道真相的奥斯曼有识之士,只能眼巴巴瞪着,对易卜拉欣无可奈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