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第一逍遥王_第六百六十五章 天粮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五章 天粮否? (第2/2页)

啊。”

    确实,红薯尖,只挑鲜嫩,只消弄点猪油一炒,再用点干辣椒调味,轻盐重火,那也绝对是一道简单朴素的民间美食啊。

    这么一说,唐苏凡都有点小馋了。

    能被苏凡这小子称为美味的,那当然是美食啊。

    连根叶都可吃?

    李世民闻言一喜,将来,朕定要尝尝。

    不仅李世民心头偶现这想法,这老头儿皆是。

    君臣几人心思偶现间,谁知唐苏凡话接下文。

    “当然,一般太多了的话就拿去喂猪。”

    君臣几人:……

    这话,让君臣几人同时生出了一种点我的感觉。

    狗东西,这天就不能好好聊了是吧。

    看着这几人面色错愕的劲儿,唐苏凡还以为这几人还把红薯藤都当宝贝呢,不由得继续笑着反问道。

    “怎么了?红薯地下的产量很高,地上的根叶自然不少,不似黍米高粱小麦这些农物,用来喂点牲畜牛羊猪什么的,不是很好?”

    自己这应该话糙理不糙啊,无论古今,农家,这种事儿不都是常见吗?

    还几个大佬呢,这农家的见识忒少了些。

    咳咳……

    君臣几人面色连忙缓过来,礼貌而不失尴尬的点了点头。

    不过苏凡这小子所说确实有理。

    这样,用无用的根叶还能养殖牲畜,对百姓之民生有莫大的好处,一举两得,甚好。

    短暂的插曲过后,唐苏凡侃侃而言。

    “红薯喜温,常理来说,一年生一种,但如果按照南方似扬州等地,一年两种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冬天产量肯定会少点。”

    “像北方似寒雪连连的,只能一年一种,如果寒雪天想种,也只能似我那院儿里的温棚了。”

    “当然,分种推广的时候,尽量是能多种则多种。”

    虽然北方不能一年两种,但对于此番天粮般的产量,南方一年两种已是极好。

    大致说了下红薯,君臣几人心神叹然,也算大致从唐苏凡的言语中了解许多。

    一想到此番天粮般的产量能让那大唐将来,再无恶孚遍地,百姓嗷磐,君臣几人便是一阵阵心神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老夫魏征,替天下百姓,谢过苏凡你如此当世奇功,青赫之恩!”

    魏征长身站起,浑身激颤,竟直接就是向着唐苏凡拱手躬身一拜。

    心神激荡,惊震与喜色交杂于面色之上,甚至大有老泪怅然之势!

    这份赤子为民之心,唐苏凡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魏征这老头儿,虽然怼得自家老丈人欲仙欲死的,但也难怪能名留青史。

    这等为民身受之心,自唐苏凡相交的这一众大唐大佬中,魏征这儿唐苏凡是感受到最深的。

    唐苏凡连忙站了起来,动作飞快的把这老头儿抓紧扶起来。

    “别别别老魏,真要数功论典啊,当不得我,这红薯,虽是我发现的,而且懂的种植之法,但真要论首功,另有其人。”

    虽然他发现了这红薯,但这功劳,唐苏凡觉得应该是非分明。

    人家师徒那么大一群人翻山越海,历经磨难。

    让他昧了这全部功劳,他可过意不去。

    “哦?苏凡,莫非这红薯还有它情?”

    随后,唐苏凡也算把之前发现红薯的所有事儿慢慢说了出来。

    ……

    “所以啊,这红薯也多亏了人家师徒一行人,我也算是幸巧发现了。”

    往有唐三藏为渡世救人西天取真经,今有热血道家子弟寻仙问道误打误撞取天粮。

    啧啧,道家扳回一局。

    听明后的君臣几人不由得叹之。

    “原来如此。”

    “不过,也多亏苏凡你慧眼识珠,识明有别,若是这近在眼前的天粮在长安失之交臂,让其落花归妮,那才是令人扼腕啊。”

    ……………………………

    今日更新奉上~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